1.如何做好学的人生导师.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会做人生导师 屈卫国 博士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电话:0731-8916227 Email:qwgqyt@163.com 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人生需要导师 二、育人先要识人性 三、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 四、如何帮助学生设计自我 五、引导学生走出第三种状态 一、人生需要导师 1、人生是线性的,不能悔牌 人生如牌局,而不是棋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打好手中的牌。 2、人生是耗散的,而非逻辑的 3、人要具备三种智能 知 物 知 人 知 己 4、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能 教育的本质: 我们丢弃了教育最根本的东西 教育不是培养名人 天才不是培养出来的 教育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 附: ——现今教育的弊端 1、尚科技,轻人文(职业教育) (1)教育的本质(教育起点在人归缩在人) (2)教育的功能:传受知识、帮助自我认识、自我选择、为未来的学习作准备 科技可作职业,但人文是生活、是一种精神 2、重分科,少统和 3、崇现实,缺理想 4、考试领导教育,分数决定人生,文凭就是知识 后果:受教育者心感迷惑 ——社会变迁对人提出了挑战 1、社会变迁 (1)专业分工太细 (2)信息过量 (3)竞争加剧 (4)直接交往减少 (5)价值冲突加剧 (6)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颓废的生命哲学 1、价值迷失 2、诚信危机 3、享乐主义盛行 4、简单功利主义、急功近利 5、非理性自我中心(缺乏他人概念) 6、权威主义 二、教育者要识人性 (一)人为何物 ? 人是说不清的动物,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于人性的探索,但至今却未得到满意的答案。 心理学之前对人的种种解释: 1、人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说) 2、上帝造物说 3、理性说 4、非理性说(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 西方心理学家对人种种看法 麦独孤 1、生殖本能 2、好斗本能(积极与消极并存) 3、自我表现本能(逞能) 4、合群本能 5、好奇本能 6、性本能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1、本能 2、人格结构层次 3、能量守恒定律 4、对文明的不满 5、自我精神防御机制 自我精神防御机制 潜抑(repression)、否认(denial)、外投射(projection)、内投射(inprojection)、抵消(undoing)、分离(isolation)、置换(displacement)、退行(regression)、幻想(fantasy)、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转化(conversion)、代偿(compensation)、升华(sublimation) 人性的表现 人性的表现具有文化差异性,人性不可能离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对一个个体的人性分析也要结合他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二)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中西文化基础不同 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科学、法律、宗教。 中华文化有两大基石:道德和艺术。 什么是文化? 文化现象 喇叭裤?紧身裤?低腰裤 同志?师傅?小姐 “青蛙”、“菌男” “恐龙”、“霉女” “非常爱情” 、“非常男女”、“非常档案”,有报纸专栏叫“非常男人” “非典”、“作秀”、“开派对” “克隆羊”、“克隆文”(指抄袭)、“克隆片” 卡拉OK、PK、FB “机场板块”,“麓谷板块” “电脑板块”、“新闻板块”、“交通板块”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 中西文化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都曾创造过辉煌。一般而言,西方文化至少包含着三种传统,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罗马的,还有一种是基督教的。 中国文化也具有许多不同的源流传统。中国文化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是循着一条所谓“以夏变夷”的路线发展下来的,各种异质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面前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排拒,从而使儒家文化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唯我独尊的纯粹性。 1、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的表现 1)中国文化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西方文化重思辨,尚超越,学以致知。这种差异早在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就初现端倪,在中西文化的两位圣人——孔子和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协调的现实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现世性的人伦关系为核心,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彼岸性的神人关系为目的,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 3)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 。(点菜、吃饭;筷子、刀叉) 4)西方文化重契约:和自然签约——规律(科学);和别人签约—

文档评论(0)

mei1809816w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