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3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和转化的基本作用方式。 3.4节是研究典型污染物(重金属、营养元素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在水体中的具体行为,可能涉及本节中介绍的多种迁移和转化方式。 3.3.1 碳酸平衡(教材80、88页) 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碳酸组分: CO2、 H2CO3 、 HCO3-、 CO32- ,常把CO2和H2CO3 合并为 H2CO3*,实际上H2CO3 、 含量较低,主要是溶解性气体CO2。 (1)封闭体系 CO2在气液界面的平衡时间需要数日,若所考虑到的溶液反应在数小时之内完成,则视为封闭体系。封闭体系内的碳酸各组分总量守恒。 (2)开放体系 CO2在气相和液相之间达到平衡,当研究过程是长期的,例如一年期间的水质组成,则作为开放体系处理。开放体系内[H2CO3*]不变。在天然条件下,开放体系是实际存在的,而封闭体系是开放体系趋向平衡过程中的一个微小阶段。 3.3.2 天然水的碱度和酸度及缓冲能力(教材88页) 碱度(alkalinity):接受质子的总物质的量,包括强碱、弱碱及强碱弱酸盐。 酸度 Acidity:给出质子的总物质的量,包括强酸、弱酸及强酸弱碱盐。 酸度和碱度的测量方法:酸碱滴定,双指示剂法。 例题 例1:某水体 pH=8.00,碱度=1.00×10-3 mol.L-1,计算该水体中各碱度成分的浓度。 例2:天然水pH=7.0,碱度为1.4 m mol.L-1, 为使pH=6.加入酸多少? 大多数天然水体的pH值在6-9之间,HCO3-占优势,是一个很好的缓冲体系,假如仅考虑碳酸体系控制水体pH值,在pH 8.3时(仅考虑碳酸的第一级离解): 地面水的缓冲容量是有限的,当实测pH4.5或者10.8时,表明水体已经受到强酸和强碱的污染。 3.3.3 沉淀与溶解(教材90页+戴树桂教材) 涉及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 涉及环境要素:水、碳酸组分、H2S 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一般金属化合物在水中的迁移能力可以直观的用溶解度来衡量:溶解度小者,迁移能力小;溶解度大者,迁移能力大。 一、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在研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解度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些固体与羟基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平衡。 氧化物 说明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具有两性特性,能与质子或者氢氧根离子反应,存在一个pH,在此pH值下溶解度最小。在碱性或者酸性更小的pH区域,溶解度都变得更大。 注意这里“溶解度”概念和基础化学有所区别。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控制水体的pH,使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 若要除去废水中两性金属离子,则必须严格控制其pH值。 如在pH<5时,Cr3+以水合络离子形式存在;pH>9时,则生成羟基络离子;只有在pH为8时,Cr3+最大限度地生成Cr(OH)3,水中Cr3+量最小。即去除污水中的Cr3+,应控制pH为8。 二、碳酸盐(封闭体系) 碳酸盐的沉淀-溶解应该同时考虑碳酸平衡。 封闭体系,CT守恒。只考虑固相和液相,把H2CO3*当作 不挥发酸处理。 CaCO3 = Ca2+ + CO32+ KSP = [Ca2+] [CO32-] = 10-8.23 封闭体系的特例——CaCO3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值的关系 体系中的溶质:Ca2+、H2CO3*、HCO3-、CO32-、H+ 和 OH- 根据电中性原则: [H+] + [Ca2+] = [HCO3-] + 2[CO32-] + [OH-] 求碳酸组分的分布系数的时候,能不能直接利用前面的碳酸平衡图和表?? 碳酸盐(开放体系) 向纯水中加入CaCO3(s),将溶液暴露于含有CO2的气相中。 三、硫化物(略)四、水溶液中不同固相的稳定性(戴版教材) 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只能以一种固-液平衡为主。 小结 水体中重金属离子与相应的阴离子生成硫化物、碳酸盐等难溶化合物,大大限制了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范围,使重金属主要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降低了重金属离子在水中的迁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水质起净化作用。 例如,北高加索一家铅锌冶炼厂的含铅废水经化学处理后排入河水中,排污口附近水中铅的含量为0.4~0.5 mg/L,而在下流500 m处铅的含量只有3~4μg/L。 3.3.4 配位作用 涉及污染物:重金属离子 涉及环境要素:OH-、Cl-、S2-等、有机物中的氨基、羧基和腐殖质。 Fe3+和Mn3+等优先与OH-结合形成配合离子或沉淀,S2-更易和重金属Hg2+、Ag+等结合。 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以配合物形态存在于水体,其迁移、转化及毒性均与配合作用密切相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