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十二章 二十世纪的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进展 传统方法的改进,微量分析 仪器分析 分离方法 应用领域的扩展 生物、环境、质量控制、考古 传统分析方法的改进 平衡原理的新知识—同离子效应、溶度积、pH、缓冲作用和络离子的形成—有助于分析家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方法。 容量分析 :氨羧络合剂滴定法的发明 分析天平的改进 微量分析 奥地利分析化学家。1913年任格拉茨大学药物化学系主任。他所领导的实验室成为世界闻名的有机微量分析中心。 研究胆酸时,研究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技术。 设计微克级的微量天平和其他微量分析技术,只用1~3毫克试样就可以进行比较迅速和准确的定量分析。 建立了一整套有机物中碳、氢、氮、卤素、硫、羰基等的微量分析方法,对于发展有机化学非常重要。 因发明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化学获。 普雷格尔 1869- 1930 仪器分析的三次变革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分类 电分析化学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依据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原理及实验测量技术来获取物质的质和量及状态信息的一门科学。” 电导分析(G=1/R) 电位分析(E=k+SlogC) 库仑分析(Q=nFM) 电解分析(电重量方法) 伏安和极谱法(i=kc) 计时电流法 Chronoamperometry 计时电量法 Chrnocoulometry 极谱分析 1922年,他用滴汞电极研究电解溶液时的电化学现象,总结出电流-电极电位曲线,从而发现了极谱。 1925年与日本化学家志方益三发明了极谱仪,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物质。 1935年推导极谱波的方程式,建立极谱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1941年,开始联用示波器,从而发明了示波极谱。 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 法拉第名言:要工作,要完成,要发表! J·海洛夫斯基 Heyrovsky 1890-1967 光学分析方法 吸收光度分析法 发射光谱分析法 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 亲和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高速逆流色谱仪 色谱法工作原理 色谱法最早用于分离植物色素: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将含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的石油醚倒入管中。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然后用纯石油醚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定。 色谱学的重要作用 诺贝尔化学奖: 1948年 瑞典Tiselins,电泳和吸附分析; 1952年 英国马丁(Martin)和辛格(Synge),分配色谱。 应用的科学领域: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科学) 药学(药物分析):各国药典收载了许多色谱分析方法。中国药典二部,700多,纯度检查、定性鉴别或含量测定,一部, 600多鉴别或含量测定。 质谱分析 1898年W.维恩用电场和磁场使正离子束发生偏转, 电荷相同时, 质量小的离子偏转得多,质量大的离子偏转得少。 1913年J.J.汤姆孙和F.W.阿斯顿用磁偏转仪证实氖有两种同位素 阿斯顿于1919年制成一台能分辨一百分之一质量单位的质谱计,用来测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鉴定了许多同位素。 1940年以前质谱计还只用于气体分析和测定化学元素的稳定同位素。 后来质谱法用来对石油馏分中的复杂烃类混合物进行分析,将质谱法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开拓了有机质谱的新领域。 阿斯顿 F.W. Aston 1877—1945 放射化学分析 早在1913年,德国赫维西和潘内特将镭D(210Pb)用于测定铅盐的溶解度。 1923年赫维西与D·科斯特发现新元素铪,同年用含有放射性212Pb的溶液来浇灌植物,观察铅在植物中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约里奥夫妇于1934年发现人工放射性,放射性示踪法成为研究生命体系最广泛使用和最有力的技术之一。 由于放射性示踪原子方面的成就,赫维西被授予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 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的应用分为三类:同位素稀释分析,活化分析和同位素衍生物分析。 示踪同位素的化学性质与样品中的同种元素相同,但因其有放射性,易于检测。 Hevesy, Ge?rgy Born: Budapest (Hungary), 1885 Died: Freiburg-im-Breisgau (Germany), 1966 Willard Frank Libby 1908 - 1980 芝加哥大学核研究所的化学教授。 1947用高灵敏的盖革计数器研究放射性碳断代技术。 他已知年代的物品如埃及古墓中的木头为对象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试验,试验证明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北京市中考道法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pdf
- F-DZW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说明书.pdf
- 江苏省南京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试题 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信息技术-脑机接口行业深度报告:脑机接口,未来正在到来.docx VIP
- 成立婚介公司商业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最新重庆中考英语答题卡模板.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婚介网站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VIP
- 重庆中考英语答题卡模板.docx VIP
- 战舰与海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网课期末考试答案.pdf
-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