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化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物理分析方法
F. Bloch, E. M. Pucell —— 核磁共振现象
——获得1952 Nobel Prize
1991 R. R. Ernst ——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
确定分子的C—H骨架及所处化学环境
6.3 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6.3.1 1H NMR谱图的组成
信号数量—峰的组数—氢的种类
化学位移—峰的位置—氢的性质
积分曲线—峰的强度—氢的个数
偶合裂分—峰的形状—相邻氢的个数
一组组峰
原子核存在自旋运动,可用自旋量子数 I 表征。
质量数
原子序数
I
NMR信号
电荷分布
偶数
偶数
0
无
均匀
偶数
奇数
1, 2, 3, …
有
不均匀
奇数
奇数或偶数
1/2
3/2, 5/2, …
有
有
均匀
不均匀
NMR: I = 1/2的核,如1H, 13C, 15N, 19F, 31P
6.3.2 核磁共振原理
I = 1/2的自旋核的共振灵敏度
1H NMR表示氢的核磁共振,用于指示氢在碳骨架上的位置。
13C NMR 表示碳的核磁共振,用于指示碳的骨架是如何组成的。
核
天然丰度(%)
在同一磁场中的相对灵敏度
1H
99.98
1.00
13C
1.108
0.016
15N
0.365
0.00104
19F
100
0.834
31P
100
0.066
1H核带一个正电荷,它可以像电子那样自旋而产生磁矩;
在外加磁场(H0)中,质子自旋产生的磁矩有两种取向:与H0同向或反向,对应于两个自旋态。
产生能极差
}
1H核自旋能级分裂与H0的强弱有关:
(a)
(b)
I
I
(1)ΔE ∝ H0;
(2) 1H受到一定频率(ν)的电磁辐射,且提供的能量 =ΔE,则发生共振吸收,产生共振信号。
结 论
让处于外磁场(Ho)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 ΔE ),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应用物理原理和公式可以推出,当照射频率射符合此公式时,或射与ΔE相匹配时,就可以发生核磁共振。此时射频的能量被样品分子吸收,使部分质子的自旋反转并发生跃迁,吸收的能量被检测并记录在图谱上,其外形为一个吸收峰。
射 = 自旋进动 = ——
Ho
2
称为磁旋比
扫频:固定 Ho,改变射。
扫场:固定 射 ,改变Ho
*
or ΔE =
h Ho
2
ΔE = h射
定义:
6.3.3 核磁共振仪
a. 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连续改变νRF或H0,使观测核 被激发。
扫频:固定H0,改变νRF;
√扫场:固定νRF,改变H0(操作更为方便)。
连续波仪器的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因而有被PFT仪器取代的趋势。
b. 脉冲付里叶变换(PFT)核磁共振谱仪
采用射频脉冲激发,在一定范围内所有欲观测的核,通过付里叶变换得到NMR谱图。
PFT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工作效率。
核磁共振波谱仪:连续波扫描NMR
13
14
400 MHz NMR Spectrometer
Unix
computer
electronic
controls
super-
conducting
magnet
射 = ——
Ho
2
若分子中每个质子对磁场强度的感受相同,均为H0,分子中符合共振条件的1H都发生共振,只产生一个单峰,对测定化合物结构毫无意义。
扫场:固定 射 ,改变Ho
1. 定义
6.3.4 化学位移和屏蔽效应
实际上,在分子中,磁性核外有电子包围,而电子在与外部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环流时,会产生与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
H有效= H0 - H感应 = H0 - sH0 = H0(1-s)
(s-屏蔽常数)
H核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为:
Len’s Law –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左手定则—判断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
右手螺旋定则——带电粒子运动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情况。
17
2
2
有机分子中每个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即核外电子云密度不同),在外加磁场中产生的抗磁的感应磁场大小不同,因此,不同核发生共振所需的外加磁场强度也就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岛津原子吸收AA6800说明书.pdf
- 2025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假期视觉笔记》课件.ppt
- 体例格式4: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工学一体化课程考核方案.docx VIP
- 党课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年江西省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带解析及完整答案【历年真题】.docx VIP
- 拉法基瑞安水泥健康与安全管理.pdf VIP
- 学堂在线人像摄影(2025秋)考试答案.docx VIP
- 日立扶梯HE15控制装置维保手册.doc
- 地表注浆施工方案施工组织.docx VIP
- 2025-2026学年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选修2 网络基础-粤教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