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住宅李子传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能住宅李子传研讨

智能住宅(Intelligent household)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特点优势 * 物联网典型应用 什么是智能住宅? 简介 智能住宅是在物联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智能住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智能住宅概念的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乃迪克州(Conne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住宅的序幕。智能家居又称智慧家居/智能家居,在国外常用Smart Home表示。 目前市场存在的智能住宅技术介绍如下: 1.有线方式 这种方式所有的控制信号必须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控制器端的信号线更是多得吓人,一但遇到问题排查也相当困难。有线方式缺点非常突出,布线繁杂、工作量大、成本高、维护困难、不易组网。这些缺点最终导致有线方式的智能住宅只停留在概念和试点阶段,无法大规模推广。 2.无线方式 用于智能住宅的无线系统需要满足几个特性:低功耗、稳定、易于扩展并网;至于传输速度显然不是此类应用的重点。目前几种可用于智能家居的无线方式。 蓝牙: 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但这种技术通讯距离太短,同时属于点对点通讯方式,对于智能住宅的要求来说根本不适用。 智能住宅特点 1、传输速度快 2、数字化 3、传输线路简单,组网方便 4、具有在线巡检功能 5、实现小区多通道功能 6、布线成本低 7、具有在线巡更功能 智能住宅优势 1、网络可视对讲功能 2、内部电话功能 3、储存来访者影相功能 4、远程监视功能 5、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 6、家电智能控制功能 7、灯光的控制 8、电动窗帘及遮阳系统控 这套系统具有多屏合一、功能齐全、布线简单、操作方便、系统稳定等特点,非常适 合别墅、高级公寓等高端用户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用户在家中可以通过每个房 间墙面上的智能触控面板、家庭智能终端来操控家中的灯光、电动窗帘,管理空调、 热水器等家电设备。为了用户使用方便,海尔U-home还专门为用户配备了智能遥控 器,您可以通过它,在房间的任何一个角落控制家电、灯光、窗帘、影音系统,还可 以实现看电影、就餐、离家等各种场景模式的一键控制。此外,用户通过APP Store 下载“U-home优家管控软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IPAD、iPhone手机实现所有家电、灯 光、窗帘以及各种生活场景的集中管理。 智能住宅在中国的发展 在国内,智能住宅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小区”概念,而是基于小区的多层次家居智能化解决方案。它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家电控制、综合布线等技术,将家庭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小区安防监控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传统“智能小区”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家的延伸,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住宅空间。 2000年——概念年:2000年是智能住宅在中国的一个概念年。 2001年——研究开发年:智能住宅毕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数个月或一年的时间里是不可能研究开发成功的。 2002年~2003年——实验年:在这一年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档和中档的住宅小区和私人住宅,将在控制和管理上实现一般意义上的智能化,宽带网将进入一般居民的住宅和小区,为智能家庭网络功能的完善佐以一定的条件。 2003年~2004年——推广年:到2003~2004年,是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在中国推广应用的两年。 2005年~2007年——普及年:我国在智能住宅技术领域与欧美国 家的差距并不大,估计仅滞后2~3年,在这几年中,我国将全面 普及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和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