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資源動員與社區影響力
聯合勸募全球標準的社會福利資源網絡觀點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Community Impact”
The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Network from the viewpoints of Global Standard for United Way Organizations
作者:陳文良(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副秘書長)
摘要
「攜手合作彙集資源解決共同問題」是社區這個基本概念的實現,許多國家都曾經以不同形式的經驗展現此一概念;自188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在源自英國利物浦的「慈善組織會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COS)的影響下成立第一個聯合勸募組織以來,除了美國聯合勸募具有將近一百二十年的歷史,其他國家例如澳洲與南非的聯合勸募組織都成立於二十世紀初,不約而同地在各地以類似的方法進行慈善資源的合作與協調,發展至今首度以全球性的觀點形成「聯合勸募組織全球標準」,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成員代表都參與本標準的研擬,本文除了介紹歷史脈絡、也將探討這部彙集各國經驗的「全球標準」,如何影響社區資源的運用,並且動員社會大眾的參與,同時也將說明,在這個理論基礎的影響下,將如何影響台灣聯合勸募協會的未來發展方向。
「聯合慈善公益組織」的源起與其「社區資源網絡」觀點
「聯合募款組織」(Federated fund-raising organization)的概念起源英國的「慈善組織會社」,於188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由當時的聖公會牧師Rev. S.H. Gurteen前往英國倫敦學習1873年成立於利物浦的「慈善組織會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COS)運作模式,並藉此結合當地包括天主教會與基督教長老會的牧師,猶太教會堂的教友,成立了「丹佛市慈善組織會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of Denver)。當時,這個組織的運作內涵,主要就是聯合募款與慈善服務協調等任務。到了1913年,在美國聯合勸募組織的歷史上被稱為「第一個現代化聯合勸募組織」的克立夫蘭公益慈善聯合會(Cleveland Federation for Charity and Philanthropy),除了有丹佛的經驗作為前車之鑑,也是首開聘用專職專業人員運作該組織的風氣之先。尤其是結合當地企業商會的社區領袖以及企業人才,並且強調這個組織不是只負責募款,而是發展一套現代化的公益慈善運作模式,讓來自各種組織的捐款人與公民得以發揮力量的聯合協會。這個組織的效益將透過接受良好教育的捐款人來達成更有智慧的資源分配。(A wiser distribution by better educated giver.)。
此後的一百年間,隨著美國的歷史發展,「聯合慈善公益運動」在美國各地逐漸發展出類似的模式,雖然名稱各有不同,但是,概念類似的情況下,也開始由下而上,形成了「美國公益慈善基金聯合會」(Community Chests and Councils of America)。然後又在1956年更名為「美國社區基金暨計畫聯合會」(United Community Funds and Councils of America, 簡稱UCFCA);名稱上的演變,相當程度反映了組織的內涵不斷地整合,並且融入許多因為時代需要而衍生的變化,最後,在1970年正式取名為「美國聯合之路」(United Way of America);邁入「United Way」的時代,意味著這個組織要超越傳統「聯合募款與服務協調」的角色認知,更具主動性地成為足以「反映社區需求以及解決社會問題」(problem solver and need-meeter)的公民參與機制。
換言之,United Way的概念,遠超過目前中文翻譯當中的「聯合『勸募』」,只表達出其中聯合募款的行動,而未將United Way的「Way」所指的「方法、方式、解決方案」等藉由社區內的資源分配經過溝通協調,形成資源網絡的內涵表達出來;其實,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的聯合勸募組織近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善用長期資助社區內社會福利機構所形成的合作夥伴關係,結合在地各種志願服務人力與企業資源,對於當地優先社會需求的共識凝聚,而成為號召問題解決策略的社區意見領袖,進而營造出一個有效解決當地問題的資源網絡,同時,也得以藉由新的方式維持過去的資源募集優勢。這就是聯合勸募觀點的「社區資源網絡」。(Brilliant, 1990; Aft Aft, 2004; United Way of America, 2004)
正如劉麗雯教授在「非營利組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