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作业31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答案:B
2.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故C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错误。
答案:B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
解析: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当地环境可能不适宜其生长繁殖,故其增长也不一定是“J”型。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最大值一般出现K/2时,只要统计此时的种群密度就可估算出K值。
答案:B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 )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小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解析: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种群密度会减少。
答案:D
5.(2015·青岛模拟)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S1 S2 S3 S4 S5 N 20 50 100 150 180 (K-N)K 0.90 0.75 0.50 0.25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S3点N值为K/2,该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蝗虫应在该点之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1点后。
答案:A
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解析:根据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甲乙之间的关系是乙捕食甲,所以其能量流动方向是甲到乙。M点甲种群数量是下降趋势,乙种群数量是上升趋势,所以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信息传递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双向的。两个种群数量的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变的越来越稳定。
答案:D
7.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繁殖加快,A错。第17~29天,成虫数量增长逐渐减慢,说明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B错。第21~37天,成虫数量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增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C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错。
答案:C
8.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