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玻璃生产工艺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料的选择原则 (1) 原料的质量应符合玻璃制品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 化学成分稳定、含水量稳定、颗粒组成稳定、有害杂质少(主要指Fe2O3)等。 (2) 便于在日常生产中调整成分; (3) 适于熔化与澄清,挥发与分解的气体无毒性; (4) 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要小; (5) 原料应易加工、矿藏量大、分布广、运输方便、价 格低等。 3、颗粒组成:通常颗粒度越细,其铝铁含量也越大,玻璃生产要求的粒径应在0.15~O.8mm之间。 4、矿物组成:与其伴生的无害矿物有长石、高岭石、白云石、方解石等;与其伴生的有害矿物主要有赤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 (3) 铬化合物原料:重铬酸钾(K2Cr2O7)、铬酸钾(K2CrO4)。热分解后的Cr203使玻璃着成绿色。 (4) 铜化合物原料:蓝绿色晶体的硫酸铜(CuSO4)、黑色粉末的氧化铜(CuO)、红色结晶粉末的氧化亚铜(Cu2O)。热分解后的CuO使玻璃着成湖蓝色。 九、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熔制玻璃时能释出氧的原料称氧化剂, 能吸收氧的原料称还原剂。 属氧化剂的原料主要有硝酸盐、氧化铈、 As205、Sb205等。 属还原剂的原料主要有碳、酒石酸钾、氧 化锡等。 十、乳浊剂 使玻璃产生乳白不透明的原料称乳浊剂。 最常用的原料有氟化物、磷酸盐等。 十一、其他 天然碱、珍珠岩、钽铌尾矿、碎玻璃 2、影响因素 (1)熔化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反应速度也随 着提高; 当温度不变时,反应速度也逐渐减慢; 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10%。 (2) 反应物量:量↑,速度↑ (3)物料颗粒度:颗粒度↓,速度↑ (4)配合料均匀度:均匀度↑,速度↑ (5)原料的种类、形式 (三)澄清 1、概述 (1)概念:除去玻璃液中可见气泡的过程。 (2)气体来源: 配合料料粒空隙、配合料水分分解与蒸发、挥发分的挥发、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耐火材料的孔隙及被侵蚀分解、窑炉气体的孔隙及被侵蚀分解。 (3)气体存在形式 :A、可见气泡 1% B、溶解: 物理溶解 化学溶解 (4)澄清的两种方法: A、气泡长大 B、气泡变小、溶解 澄清与去气的区别。 3、影响玻璃澄清的因素 (1)配合料中气体含率 (2)澄清温度、时间 (3)窑压、窑内气体组成 (4)气泡尺寸、玻璃液粘度 (5)炉气组成和压力 (6)玻璃成分 4、加速澄清的措施 (1)延长澄清时间 (2)提高澄清温度 (3)玻璃液沸腾搅拌、鼓泡 (4)高压或真空冶炼 (5)加澄清剂 (四) 玻璃液的均化 1、概念:玻璃液中带有与主体玻璃化学成分不同的 不均匀体,消除这种不均体的过程。 2、产生不均质体的原因 (1)配合料的不均匀性 (2)耐火材料被侵蚀 (3)熔化制度不稳定 (4)玻璃液导热性差 (5)熔窑的加热和冷却 3、均化过程方式 (1)不均质体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2)玻璃液对流均化:纵向、横向、深向 (3)因气泡上升而引起的搅拌均化作用 4、影响均化的因素 粘度、表面张力、液流、机械搅拌、鼓泡、辅助电加热、配合料的均匀度、配合料的预处理、熔窑结构 举例说明玻璃的不均匀性对制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五)冷却 1、目的:为了达到成型所必须的粘度104Pa·S-1 左右。 2、要求: 适合成型的温度、不破坏玻璃液 的均匀性、不产生二次气泡 3、二次气泡 (1)特点 :均匀分布、直径小于0.1毫米、数量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