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注安师案例知识点(OK)8.1解答.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注安师案例分析知识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找隐患)管理P121,附录四)※ 人的因素: 1、生理: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 2、心理:三个周期:疲劳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外界因素压力大:抑郁症,辨识功能异常:色盲; 3、行为:违章指挥、监护失误、指挥错误、操作错误(违章作业); 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害: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焊接)、运动物伤害、明火、高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风险。 记忆: 1)4个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信号缺陷;标志缺陷); 2)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电伤害; 3)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有害光照; 4)噪声、振动危害、运动物伤害、其他。 2、化学性危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有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 第1类、爆炸品3项、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第六类)如:一氧化氮、氯气、氨等。3类、易燃液体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1项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7类、放射性物品 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场地通道、照明;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道路狭窄等; 3、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有毒有害气体; 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5、操作规程不规范; 6、事故应急预案和响应缺陷; 7、培训制度不完善; 8、其他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9、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10、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11、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20类伤害)(找危险源)(P122)※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 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摔伤,野兽咬伤); 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 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防炮、瓦斯爆炸; 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粉尘属于其他爆炸); 一个中毒与窒息:氮气、CO2、缺氧窒息; 两个不常见:灼烫、淹溺。 其他类——七大类有害因素: 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 所以危险源一共有20+7=27类 机械伤害类型14种: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三、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危害因素分为十类(7类物质),分别为: 1、粉尘; 2、放射性物质; 3、化学物质(有毒物质); 4、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四、技术对策(技术措施)※ 1、物体打击:加安全防护网(罩),正确佩戴安全帽 2、其他伤害:其他对策(这一条必须要有,否则扣分) 3、高处坠落:安全带(高挂低用)、安全帽、软底防滑鞋; 4、坍、塌:要求货物整齐靠边摆放、堆放限高2M 5、中毒:设备密闭;厂房通风;防腐服装、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不能用湿式作业,会造成毒物扩散)。 6、窒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配氧气瓶、戴氧气呼吸面罩。 7、灼烫:加大距离、穿长袖工作服 8、淹溺:个体防护:安全带、空中护栏和平台 9、电器安全对策:(防止触电) ※ 1)接地,接零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3)绝缘; 4)电气隔离; 5)安全电压; 6)屏护和安全距离; 7)连锁保护; 8)设置防爆电气设备。 10、防火: ※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源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和配备消防器材。 11、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1)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2)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