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液态低温工质的制取-精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流进入分离器6。液化天然气经换热器Ⅳ过冷后输出;节流后的蒸气依次经换热器Ⅳ直至Ⅰ复热后流出装置。 开式循环的特点是混合制冷剂与原料气混合在一起,其流程如图8-27所示。原料天然气经过冷却并除去水分和二氧化碳与混合制冷剂混合,依次流过各级换热器及气-液分离器,在天然气逐渐冷凝的同时,也把所需的制冷剂组分逐一地冷凝分离出来,然后又按沸点的高低将这些冷凝组分逐级蒸发汇集一起构成一个制冷循环。开式循环运行中利用各段的分凝液可及时地补充循环制冷剂,免去供启动、停机时存放混合制冷剂的贮罐,但其启动时间较长,且操作困难,因此是一种尚待完善的循环。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图8-27 开式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流程图 TC—温度控制;PC—压力控制;LC—液面控制;HC—手动遥控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同复叠式液化循环相比,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具有流程简单、机组少、初投资少、对制冷剂纯度要求不高等优点。其缺点是能耗比复叠式高20%左右;对混合制冷剂组分的配比要求严格,流程计算困难,必须提供各组分可靠的相平衡数据和物性参数。 为了降低能耗,出现了一些改进型的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采用丙烷、乙烷或氨作前级预冷的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将天然气预冷到238~223K后,再用混合制冷剂冷却。这时混合制冷剂只需氮、甲烷、乙烷和丙烷四种组分,因而显著地缩小了混合制冷剂的沸点范围。同时,在预冷阶段又保持了单组分制冷剂复叠式循环的优点,提高了热力学效率。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需要指出,混合制冷剂的各组分一般都是部分地或是全部地由天然气原料来提供或补充。因此,当天然气含甲烷较多且其他制冷剂组分的供应又不太方便时,则不宜选用此类循环。 除在天然气液化及分离技术中使用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外,近年来在稀有气体的提取、工业尾气的低温分离及氮和氢的液化等方面也试用自动复叠式制冷剂液化循环。但随着冷却温度级的不同,混合制冷剂的组成也就不同。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3.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 这种循环利用气体在膨胀机中作外功的绝热膨胀来提供天然气液化所需的冷量。图8-28为直接式膨胀机循环流程图。它直接利用输气管道来提供天然气体在膨胀机中膨胀来制取冷量,使部分天然气冷却后节流液化。循环的液化系数主要取决于膨胀机的膨胀比,一般为7%~15%。这种循环特别适用于天然气输送压力较高,而实际使用压力较低且中间需要降压的场合。其突出的优点是能耗低、流程简单、原料气的预处理量少。由于在膨胀过程中天然气中一些高沸点组分会冷凝析出,致使膨胀机在带液工况下运行,故设计比较困难。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图8-28 直接式膨胀机天然气液化循环流程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图8-29所示的循环采用一个与天然气液化过程分开的具有两级氮膨胀的制冷循环来供给天然气液化所需的冷量。原料气经预纯化设备、换热器Ⅰ,在重烃分离出高碳化合物后进入换热器Ⅱ继续冷却,而后流入氮气提塔。在塔底得到液化天然气,经换热器Ⅲ过冷后去贮槽。在塔上部得到含部分甲烷的氮气,它流入氮-甲烷分离塔使氮与甲烷分离,在塔的下部获得纯液甲烷并送进贮槽,在塔上部流出的氮气与从换热器Ⅲ来的膨胀后的氮气汇合,经换热器Ⅱ、Ⅰ复热后流入循环压缩机。压缩后的氮气经换热器Ⅰ预冷后到第一台透平膨胀机膨胀,产生的冷量经换热器Ⅱ回收;随后氮气进入第二台透平膨胀机膨胀至更低压力,在换热器Ⅲ回收冷量将天然气液化。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图8-29 具有两级氮膨胀的天然气 液化循环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该循环适用于含氮稍多的原料天然气,通过氮-甲烷分离塔可制取纯氮作为氮循环的补充气,并可副产少量的纯液态甲烷。这种间接式膨胀机循环的能耗较高,对于标准状态下1m3的原料气约为0.5kW·h/m3原料气,比混合制冷剂循环高40%左右。 * * 作业与思考 1-飞机空调(飞机环境控制系统) 是如何实现的? 2-火箭燃料是什么?如何制取的? 3-火力发电厂锅炉CO2排放严重,能否采用 低温液化方法进行回收? 4-在氟利昂压缩制冷中,氟利昂受限制 使用的时代背景下,能否采用空气节流 制冷方式替代? * * 谢 谢 ! 结束语 * 第二节 气体液化循环 2.柯林斯氦液化循环 1946年,美国柯林斯首先提出了采用多级膨胀机和节流阀结合的氦液化循环,称柯林斯循环。图8-18为一种典型的具有两台膨胀机的柯林斯循环流程图。它有四个冷却级,其中温度最高的第一级由液氮预冷,温度最低的一级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