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精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概述 气态分离法 沉淀与过滤分离 萃取分离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 色谱分离法 电分离法 气浮分离法 膜分离 环糊精类型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叶绿素? 叶绿素 叶黄素?, ? 叶黄素? 色谱法(层析法、色层法)Chromatography 1905年俄国植物学家M.G. 茨维特 (Tswett)提出 CaCO3 固定相 stationary phase 石油醚 流动相 mobile phase §6 色谱分离法 展 开 示 意 图 分离原理: 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由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蒸汽压、吸附能力、离子交换能力、亲和能力及分子大小等决定)的微小差异进行分离。 当互不相溶的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连续多次分配,这样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被不断放大,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色谱分离法的分类 (按流动相与固定相聚集态分类)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 毛细管电泳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流动相:气体、液体、 超临界流体 固定相:液体、固体 1、方法原理 固定相: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活性氧化铝、纤维素等)制成糊状,均匀涂在平滑的玻璃板上,涂层厚度约为0.25mm——制成薄层板 流动相:有机溶剂 分离机理:吸附 薄层板干燥,活化后,在下端用毛细管点上试样,放入盛有展开剂的密闭的层析缸中,试样各组分在两相间反复被溶解吸附,易被吸附的组分移动慢,从而产生差速迁移而得到分离,各组分经显色后得不同斑点,可定量测定。 用比移值Rf衡量分离情况 一、薄层色谱法 展开方法 层析缸和层析槽展开 薄层色谱法点样及展开过程 取一大小适宜的薄层板 在薄层板的下端点上标准和样品 放在层析筒中展开 取出,标记前沿, 晾干 着色,分析 简单分离装置如P369图11-11所示 原理 将涂有高分子固相液膜的石英纤维插入试样溶液或气样中,对待分离物质进行萃取,经过一定时间在固定相涂层和水溶液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从而使待测物质分离。是一种非溶剂型萃取法。 2. 固相微萃取分离法 影响因素: 1)液膜厚度及其性质: 液膜越厚,固相吸附量越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长; 非极性固相涂层分离极性小的有机物 2)搅拌效率: 平衡时间由扩散速度决定 3)温度: 高温有利于加快扩散速度,缩短平衡时间; 但使被分离组分的分配系数减少,固相上的吸附量减少 4)盐的作用和溶液酸度的影响: 增强离子强度,减少被分离有机物的溶解度,增大分配系数; 控制溶液酸度,降低被分离有机物的溶解度,增大分配系数。 3.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 基本原理 1.密度较大,接近于液体,与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强,像大多数液体一样,很容易溶解其它物质 2.粘度较小,接近于气体,传质速率很高 3.表面张力小,容易渗透固体颗粒,并保持较大的流速,可使萃取过程在高效、快速而又经济的条件下进行。 超临界流体性质: 萃取剂: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 只能在物质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二氧化碳、氨和氧化亚氮 1)超临界流体发生源 分离流程: 萃取剂(常温常压态)→超临界流体 2)超临界流体萃取部分 超临界流体溶解被萃取的溶质→与试样基体分开 3)溶质减压吸附分离部分 超临界流体挥发逸出,溶质被吸附在吸收管的多孔填料表面→溶剂淋洗吸收管,收集溶质 操作方式:动态、静态、循环萃取 影响因素: 1)压力 低压,溶解度大的溶质先被萃取 2)温度 萃取温度: 影响萃取剂的密度和溶质的蒸汽压 低温:温度升高→降低流体密度,溶解能力降低,析出溶质; 高温:温度升高→溶质的蒸汽压提高,提高溶质挥发度,增大萃取率; 吸收管和收集器的温度: 溶质溶解吸附会放热,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收集率 3)萃取时间 被萃取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在基体中的传质速率越大,萃取效率越高 4)其它溶剂的影响 加入其它少量溶剂改变对溶质的溶解能力,使该技术可用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的萃取分离 应用 1 食品工业 :植物动物油脂的提取及脱色等。 2 医药、化妆品 :鱼油中的高级脂肪酸(EPA、DHA等)的提取;药效成分(生物碱、甙等)的提取化妆品原料(美肤效果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提取。 3 化学工业:石油残渣油的脱沥;原油的回收、润滑油的再生;烃的分离、煤液化油的提取;含有难分解物质的废液的处理;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仪进行分析和分离。 4 医药工业:生物活性物质和天然药物提取;手性药物合成;药剂学;药物分析。 4.微波萃取分离法 利用微波能强化溶剂萃取的效率,使固体或半固体试样中的某些有机物成分与基体有效地分离,并能保持分析对象的原本化合物状态。 微波萃取分离法包括试样粉碎、与溶剂混合、微波辐射、分离萃取等步骤,萃取过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