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10月高三地理期中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写到后面的答题栏中)
1.下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效果最佳
读下图,回答2~3题。
2.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3.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地区的地貌有( )
①沙丘
②海蚀崖
③三角洲平原
④风蚀蘑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①风力作用 ②波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 ④冰川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图回答6~7题。
甲 黄土“桥” 乙 海蚀“桥” 丙 溶蚀“桥” 丁 风蚀“桥”
6.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7.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图乙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图丙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图丁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8~9题。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
A.⑥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
B.③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
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
D.⑤处形成大陆岛
9.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
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
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
天山大峡谷(图1)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图2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1 图2
10.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
11.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
13.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14.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图中公路在A、B两处弯曲,下列关于其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大运量
B.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增加了支出
C.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16.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①裂谷 ②海岭 ③山系 ④海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
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
18.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
A.海平面上升 B.沿海地壳下沉
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 D.该区植树造林
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段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完成19~20题。
19.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②~③河段河流的流向及流速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河段大致从北向南流,河道a、d侧流速快于对岸
B.①~②河段大致从南向北流,河道b、c侧流速快于对岸
C.②~③河段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流,河道f侧流速快于对岸
D.②~③河段大致从东南向西北流,河道e侧流速快于对岸
20.沙坡是河床底部微地貌,它是流水搬运、堆积作用的结果。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