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忻河线悬挂调整作业指导书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铁三院设计资料及各种施工安装图、《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电化局颁施工工艺制定的,其中包括软横跨调整、道岔柱调整,腕臂、吊弦、补偿装置、定位器、斜拉线、电连接、接地跳线、地线的安装等作业内容,作业中的安全保证措施执行《安规》中有关规定及安质制定的上部作业安全措施;作业质量保证措施遵循《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内控要求。
一、软横跨的调整:
(1)、软横跨调整完毕后均应横平竖直,软横跨固定角钢安装水平,距轨面高度符合要求误差为±20 mm。
(2)、楔型线夹中回头长度为500 mm,回头与本线用ф1.6mm镀锌铁线绑扎100 mm,施工偏差为±10 mm,绑扎密实整齐。
(3)、软横跨各直、斜吊线用两股ф4.0 mm镀锌铁线制做,上端做永久性固定,下端做可调性“8”固定,“8”的高度为300 mm。“8”两端圆圈用一寸半管煨制,“8”字上端顺线路方向可见圆圈。
(4)、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的电分段绝缘子在同一垂直面,上下部定位索的绝缘子串靠线路侧的第一个瓷瓶裙边与站台边沿在同一铅垂面内,股道中间电分段绝缘子位于股道中间允许误差为±50 mm。
(5)、受载后的软横跨,其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可略有负弛度,但负弛度不得大于60 mm。
(6)、调整完毕后,钢柱杵头杆外露20~50mm。混凝土支柱开式螺旋扣必须露扣,螺杆间必需有3~5cm的可调空隙。
(7)、软横跨的直吊线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曲线区段与接触线拉出值在一平面内。
(8)、软横跨内各股道吊弦安装调整完毕后垂直线路方向以正线吊弦为准,均应对齐,吊弦的偏移依据温度及距中锚的距离而定。
(9)、侧线吊弦“8”呈圆环状,高度为200mm。
(10)、软横跨上的定位器只能受拉不能受压,如果受压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另一侧。软横跨的正线、站线定位器的夹角均为300mm,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定位索最短吊弦处距离为400~600mm。
(11)、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施工完毕后杵头杆在螺帽处外露20~80mm。
二、关节及道岔柱的调整:
三跨非绝缘关节的调整:
1、检查:
(1)、依据平面图和安装图首先检查两转换柱处,两承力索的交叉与开口位置是否正确。
(2)、检查承力索水平位置,将线坠从承力索悬挂点吊下来。对照设计给定拉出值,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区段分别检查两支承力索是否各自与所悬挂的接触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并用钢卷尺测量两支承力索之间的水平投影水平间距100mm±20mm。
(3)、检查非工作支承力索抬高。用钢卷尺测量非工作支承力索距工作支承力索垂直距离,非工作支承力索比工作支承力索在转换柱悬挂点处抬高200mm±20mm。
(4)、如承力索水平位置和非工作支抬高未达到标准,应通过调整承力索座的位置或腕臂双耳的位置,使两支承力索的相互位置符合标准,并满足同一悬挂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2、接触线高度调整:
(1)、在一个转换柱,从工作支开始向其下锚方向顺序调整。两作业人员分别站在接触线的两侧,一人解开架设接触线时安装的临时吊弦,另一人检查、校正线面,在接触线上安装吊弦线夹。然后一人抬起接触线,另一人将接触线用吊弦固定在设计高度。
(2)、在两转换柱之间的跨距内接触线前2/3范围内按设计高度调整,后1/3跨距范围直到下锚柱,为非工作支,调整为平滑升高。(在两转换柱中部1/3跨范围内两支接触等高。)在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高200mm±20mm。
(3)按同样方法,调整另一支接触线高度。
3、拉出值调整:
(1)在一转换柱处,作业人员符核计算中的定位环安装高度并将其调整到正确高度(定位环高度=导高+夹角,夹角见三、(2))。
装定位管及定位管斜拉线,有防风支撑时同时安装好。
据设计给定的拉出值,调整接触线的水平位置,先将定位管上的定位环处于可滑动状态以利于定位线夹安装,然后一人把定位器与定位环联结,并校正线面,另一人将定位线夹固定在接触线上,最后一人拉住接触线并复核拉出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设计要求后将定位管上的定位环紧固。若在曲线地段,接触线曲线力较大时,应采用绳拉的方法。
转换柱接触线拉出值调整。应先确定工作支的位置,然后再确定
非工作支的位置,两支接触线在转换柱处,水平间距100mm±20mm。当两线水平间距达不到要求时,可调节非工作支接触线的拉出值。
4、细调整:
检查锚段关节内各悬挂点处的接触线高度,非工作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卓手机刷机包制作.doc VIP
- 学生如何预防颈椎疾病.pptx VIP
-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 T_CTSS 58-2022_茶叶感官风味轮.pdf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pdf
- 保险投诉培训课件.pptx VIP
- SWITCH暗黑破坏神3超级金手指修改 版本号:2.7.4.84040.docx
-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
- 八年级下册-【知识速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考点梳理课件)-【知识速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