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合著的《旅游·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我国在1984年引入旅游文化概念。
定义: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旅游文化特征
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既在人群中代代相传,又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发展。
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统一。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旅游的流动导致文化的开放,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排他性和稳定性。
显性与隐性的统一。显性是指物质文化的体现,隐性则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的含蓄。
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
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群体是指集体智慧,一种文化的呈现方式,个体是指个人对文化的创造。
旅游文化的定位
1、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业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但其服务对象是以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为旨趣的文化消费者或审美消费者,因此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2、旅游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重要基础。从文化的物质形态来考察,世界文化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旅游物质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历史。如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交通文化的基础,道路构筑和车船轿的使用,既是中国文化的物质形态,也是旅游文化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之一。它所显示的精神形态在文化整体中处主导作用。文化的核心实质是指人的生命开放和拓展,即渴望进一步突破物理空间对自己的限制,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旅游文化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它是个体生命极限的超越以及人的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沟通、融和与同一。旅游文化与哲学、宗教,与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范畴等具有密切有关系。
旅游文化的功能
保存功能(对各种旅游文化事项的记录和储存);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启智功能;愉悦功能;凝聚功能(人以群分,人们对旅游文化也有选择性);交流功能;经济功能(旅游文化是高层次的旅游资源);审美功能(旅游活动是审美活动);规范功能(如传统习惯和民间禁忌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我国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
起始阶段(1980-1989年)。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中第一次在我国使用“旅游文化”概念并作了解释。主要研究成果:对概念的界定,约30余种;定位研究,认识到旅游文化对旅游活动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对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和现阶段特色旅游文化进行研究。
发展阶段(1990-至今)。主要表现: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势头强劲;应用研究取得明显的社会才经济效益;对种类旅游文化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如旅游企业文化,旅游地文化变迁等;尝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明确自己的学科地位;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等。
山水文化的文化特征
客观性,区域性,综合性,无限性(大自然是没有边界的),多层次性(远近高低、深浅浓淡,形成多个层次)。
山水景观的审美特征
A、形象美。是指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包括人们对各种自然景观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可分为七种。
雄伟美。指自然中那些雄浑、壮观、气势庞大的景观或现象,能引起游人惊奇、震撼、赞叹和崇敬的感受。如泰山的雄、钱塘潮的壮、飓风的猛等。
奇特美。指自然景观的形态或特征非同一般,出人意料。山川、林木、天象、生物都有奇特性,如黄山“四奇”,各地的风动石、喊泉等。
险峻美。山岳景观中坡度特别大、山脊高窄形成的险峻山势,或河流景观中水流湍急复杂形成的峡谷所体现的美。如华山、虎跳峡等。
秀丽美。指山水形象中的秀雅、玲珑、柔和,与雄伟美的阳刚比,其美在阴柔上。如峨眉山、西湖、桂林山水等。
幽静美。往往以崇山深谷或山麓地带为地形基础,数量巨大的高大乔木构成半合围空间,空气洁净,景观视域窄,景深层次多,给人以深不可测的感受,幽深中衬托宁静。如青城山四季葱郁、古树夹道,背靠泯江,俯瞰成都。
旷达美。以宽阔水面或无垠平川等开阔区域为主体构成的风景让人登高远眺、极目天际从而有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目圆”,如洞庭湖。
野趣美。较少破坏或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景观,使人贴近自然融入自然,从天然景观中获得美感。如江河漂流、穿越原始森林等。
B、色彩美。是指自然景观的色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色彩美同样形式众多,色彩是多层次的,既有整体色彩(远观),也有个性色彩(近赏),既有复合色彩,也有单一色彩,色彩还会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或因阴晴雨雪等气候因素而改变。
C、动态美。形象美和色彩美多属静态景观给我们的视觉感受,而大自然经常处在运动状态,可以从另一角度给人类美的感受。动态美主要表现在流水、飞瀑、行云、飘烟及动植物生命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景象。
D、声音美。自然景观中的各种声音给人听觉器官带来的冲击和感受。庄子将声音分为三类:人的声音和创造的音乐为“人籁”,风吹草木声为“地籁”,自然界万窍自鸣是“天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