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地内机械能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到地表引起猛烈冲击。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 * 第一章 地球概况 1.1 地球特征 1.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1.2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1.1.3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1.1.4 地球的主要物理特征 地磁—地磁极与地理极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1.2 地球的构造1.2.1 地球外圈: 地球是由不同状态不同物质的同心圈层组成的球体。以地表为界分为外部圈和内部圈; 大气圈(atmosphere):是地球以外的空间,它提供生物需要的CO2和O2 ,对地貌形态变化起着极大的影响。 水圈(hydrosphere):由大气圈的水蒸气凝结成降雨形成海洋和湖泊沼泽及地下水。水与地表岩石相互作用,作为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促进各种地质现象的发育。 生物圈(biosphere):渗透在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层的范围之中,对于改变地球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1.2.2 地球内圈 地壳(crust):由固体岩石构成,平均厚约33千米,大陆上均厚37公里,海洋里均厚7公里。分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密度2.7-2.9g/cm3. 地幔(mantle):厚2800公里,分上下两层;上地幔是熔融状态物质, 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其顶部有一固态岩石薄层;下地幔主要是由铁镁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core):由比重较大的铁镍合金组成,平均密度大于10g/cm3。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 1.3 板块理论 地壳运动的证据 地壳自形成以来,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这种运动引起地壳结构不断地变化。 地震是人们直接感到的地壳运动的反映。 2011.3.11 日本9级地震 据韩联社3月16日消息,韩国天文研究院16日表示,本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发生的强烈地震使整个朝鲜半岛向东移动了5厘米。 报道称,韩国天文研究院通过GPS网络观测到地震发生之后,朝鲜半岛的地壳向东移动了1-5厘米。特别是离震源比较近的独岛(日本称竹岛)和郁陵岛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 如按地区来看,韩国首都首尔向东移动了2.1厘米,大田移动1.96厘米,郁陵岛移动4.07厘米,位于济州岛的济州市也向东移动了0.86厘米。 此外,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介绍,日本本土在此次强震中也向东整体移动了2.4厘米。 更普遍的地壳运动是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也是人们不易觉察到的,必须借助仪器长期观测才能发觉。例如, 1、大地水准测量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2、在我国山东荣城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现已高出海面20~40米。福建漳州、厦门一带,昔日的海滩也已高出海面20米左右,说明这些地方的地壳在上升。 1.3.1 板块构造理论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1.3.2 板块的相对运动 1、不同板块边界的相对运动及地质结果 1)离散边界:板块作相背运动,结果陆地上出现裂谷,海洋里产生大洋洋脊; 东非大裂谷则正处于非洲大陆开始张裂,处于产生新洋壳的雏型期。 洋 脊 (岩浆) 海底扩张速率每年20—200mm,平均每年60mm 2)汇聚边界----板块相向运动,两种结果:硬碰硬和硬碰软 硬碰软---------海沟的形成 硬碰硬----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3)转换断层边界:相邻板块在接触带水平滑过,边界面积不增不减 2、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地幔物质的对流 岩石圈 软流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