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未删减版)限时免费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养生学(未删减版) 名词解释: 1.养生:保养生命运动不息。养,扶持、保护、生养、培养;生,生命运动不息。又称养性、摄生、道生、保生、卫生。老年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 2.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及养生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3.生命: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 4.天命: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 5.寿命: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及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6.禀赋:子女从父母那得到的先天素质,包括体质和气质。 7.衰老: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地降低的过程。 8.生理性衰老: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出现的生理性退化。 9.病理性衰老(早衰):指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导致身体脏器提前出现道德退行性改变,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 10.情志:又称情感,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应。 11.精神养生法: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颐养心神和性情、调摄情志等方法,保护和增强心理健康,达到形神兼养、预疾病、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法。 12.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 13.疏泄法:是指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14.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 15.环境: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地、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环境。 16.运动养生法:又称传统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通过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和调脏腑,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 17.饮食养生法:是指科学配膳,合理摄取饮食物中的营养,以增进健康,强壮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18.时间年龄(历法年龄):指人出生以后经历多少时期的个体年龄。 19.生物学年龄: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演变和衰老情况。 20.心理年龄: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选择简答: 1.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典出“庖丁解牛”。 2.中医养生学目标:健康长寿,享尽天年 3.研究对象:健康及亚健康人群 4.学科属性:预防医学 5.养生概念的提出:“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春秋。节丧》) 孔子:积极入世,修生养性,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 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老子:清静无为,返璞归真。 子华子:动以养生。 吕不韦:节欲养心顺应自然趋利避害动形以达郁 南 陶弘景 《养性延命录》——我国第一部养生学专著 宋 陈直《养老奉亲书》——我国第一部养老学专著 元 忽思慧《饮膳正要》——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明 高濂 《遵生八笺》 养生专书 明 曹庭栋 《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结合老年生理特点虽旁征博引又不乏作者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科学性编制粥谱) 养老专著 年龄按计算方法分为时间年龄(历法年龄)和生物学年龄(分为生理年龄与解剖年龄) 影响寿命的因素:禀赋社会因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非生物环境因素(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理化因素:气候、地理、环境污染、家庭因素等)后天调摄因素(精神心理、饮食调摄、起居、运动、性保养) 促使衰老的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遗传因素七情太过劳逸过度 健康:心理、生理、社会、道德四方面 WHO提出心理健康三良标准: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 中医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乐知天命,享受生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从容处事,宽容待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天人合一,心身和谐 除六害: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妒忌 情志养生方法: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情志制约法暗示法 食物分类:谷米类蔬菜类瓜果类肉禽类 食物作用:扶正补虚泻实祛邪防病益寿 五性(气):寒热温凉平 五味:酸(涩)、苦、甘(淡)、辛、咸 七大营养素: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 饮食养生原则:全面膳食合理搭配(谨和五味,寒热适宜,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审因施膳(因时因人因地因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饮食卫生(饮食鲜洁,熟食为主)饮食禁忌 一日三餐合理分配: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 四季饮食:春季“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季“减苦增辛,减甘增咸”、秋季“艰辛增酸”、冬季“减咸增苦” 食物归经:人参:肺、脾,西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