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表面与界面教程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 固体的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界面和相界面: 1)表面: 表面是指固体与其本身蒸汽或真空的界面。 2)界面:一相与另一相(结构不同)接触的分界面。如固相与固相的相界面(S/S);固相与气相之间的相界面(S/V);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相界面(S/L),简称界面。 本章主要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对有关固体界面及其一 些问题作简要介绍。 本章内容: 1.固体的表面 2.界面行为 3.晶界 4.粘土-水系统胶体化学 重点: 1.界面行为 2.粘土-水系统胶体化学 难点: 粘土-水系统胶体化学 4.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4.1.1 固体的表面特征 4.1.2 固体的表面结构 4.1.1 固体表面的特征 1 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而造成表面的不均一性; 由于外来物质污染,表面吸附外来原子占据表面位置,形成有序或无序排列,引起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2 固体表面力场 固体表面力:固体表面质点排列的周期重复性中断,使处于表面边界上质点力场对称性破坏,表现出剩余的键力,即固体表面力。 A. 范德华力 B. 长程力 A. 分子引力,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lls)力,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例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效应: 1)定向作用力。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离子)间。 2)诱导作用力。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 3)分散作用力(色散力)。主要发生在非极性分子间。 对不同物质,上述三种作用并非均等的。例如对于非极性分子,定向作用和诱导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主要是分散作用。 B. 长程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只有0.3~0.5nm,而宏观尺寸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力范围较范德华力大的多,称为长程力。实质是两相之间的分子吸引力通过某种方式加和 和传递产生,实质仍是范德华力。 两类: 1)依靠粒子间的电场传播,如色散力,可简单加合 2)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逐个传播而达到长距离,如诱导力,偶极矩-诱导偶极矩在传播时,相互作用随层数增加而逐指数衰减,与被吸附物质的极化率有关。 4.1.2离子晶体晶体表面结构 表面力的存在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能量状态。系统总会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这部分过剩的能量,这就导致离子晶体表面质点的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原来晶格的畸变。 威尔(Weyl)等人基于结晶化学原理,研究了晶体表面结构,认为晶体质点间的相互作用,键强是影响表面结构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离子晶体的表面双电层模型,如图4.1.6、4.1.7所示。。 对于其它由半径大的负离子与半径小的正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如Al2O3、SiO2等也会有相应效应。而产生这种变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离子极化性能。如:PbI2表面能最小(130尔格/厘米2),PbF2次之(900尔格/厘米2),CaF2最大(2500尔格/厘米2)。这正因为Pb2+与I-都具有大的极化性能,双电层厚,表面能和硬度降低。当用极化性能较小的Ca2+和F-依次置换PbI2中的Pb2+和I-离子时,表面双电层厚度将减小,相应的表面能和硬度迅速增加 。 4.1.3 粉体表面结构    粉体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反复地破碎,不断形成新的表面。表面层离子的极化变形和重排使表面晶格畸变,有序性降低。因此,随着粒子的微细化,比表面增大,表面结构的有序程度受到愈来愈强烈的扰乱并不断向颗粒深部扩展,最后使份体表面结构趋于无定形化。    基于X射线、热分析和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对粉体表面结构所作的研究测定,提出两种不同的模型。一种认为粉体表面层是无定形结构;另一种认为粉体表面层是粒度极小的微晶结构。 2、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结晶面不同,表面上原子密度不同,导致不同结晶面上吸附性、晶体生长、溶解度及反应活性亦不同。 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表面粗糙度和微裂纹。 表面粗糙度→表面力不均匀→活性及其它表面性质随之变化。 粗糙度影响比表面积;封接和结合界面间的啮合和结合强度。 表面微裂纹可因晶体缺陷或外力场而产生,对脆性材料强度尤为重要。 材料断裂应力(бc)与微裂纹长度(c)的关系式 4.2 界面行为(润湿与粘附) 4.2.1 弯曲表面效应 4.2.2 润湿与粘附 4.2.3 吸附与表面改性 条件:液体均匀,不计重力 体积增大唯一阻力:扩大比表面所需的总表面能 克服表面张力所需的功: (p - p0)dv=γdA △pdv=γdA dv=4πr2d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