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大地测量学——一门前沿交叉新学科技术方案.doc

地震大地测量学——一门前沿交叉新学科技术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大地测量学 —— 一门前沿交叉新学科 周硕愚(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摘 要】1 地震大地测量学形成的社会需求与科学技术 1.1 防震减灾(急迫社会需求与当代科学难题 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是当代大趋势,也是地球科学与地震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人类生活在一颗不断运动变化、十分活跃的星球上。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它不但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也不时地兴风作浪、给人类带来灾害。面对然灾害,人类要努力去研究它、认识它,寻求避免和减轻灾害的办法、学会如何“与灾相处”( Inter-Agency Secretariat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2004)。联合国减灾组织(United Nation Disaster Reduction Organization,1984)给灾害下的定义是“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的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指出“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科技提出重大战略需求”。规划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重点研究开发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关键技术,森林火灾、溃坝、决堤险情等重大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 灾害大略可分类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海洋灾害。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令人触目惊心(陈运泰,2007)。20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死亡人数160万,而中国达60万。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中国有4次(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2006年7月26日对新华社记者的讲话)。21世纪头10年,大地震接踵而至,例如,和、地球动力系统,及上,下地壳岩石圈尚深入而言难以直接和等至于因此,,及似预测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工程与技术科学大地测量定位420.1010)、重力测量420.1020)、测量平差420.1030)和大地测量技术其他学科420.1031-1099)等。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表达了科技界的共识: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地球科学的大地测量学(自然科学类)和测绘科学技术的大地测量定位工程与技术科学大地测大地测观,,研究的观测与量地测大地测大地测航空、航天科学技术590)、军事学830)等的一个重要创新源泉。 从20世纪60年代始,大地测固体地球物理学170.20)、地质学170.50)等相结合,共同应用于地震科学以及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这既是地球科学(170)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大地测”(reductionism), “机械论”,“完全确定论”,虽曾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但当面临多层次结构,多动力源的复杂系统(如资源、环境、生态、灾害、地球演化、社会发展等)就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在于,“由于它撇开整体的联系来考察事物和过程,就障碍堵塞了自己从了解部分到了解整体,到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钱学森,1980)。 从20世纪中叶始,科学本身正经历着一场革命。在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和控制工程,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现代发展与相互交溶的基础上,所诞生的新兴科学—系统科学,正是这场科学革命所取得一项重大成就。我国制定的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1993)对系统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反映。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10)、系统学120.20)、…、系统工程120.60)等。在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信息论120.1010)、控制论120.1020)、系统论120.1030)等。在系统学混沌120.2010)、一般系统论120.2020)、耗散结构理论120.2030)、 协同学120.2040)、突变论120.2050)、 超循环论120.2060)等。与其相呼应,在一级学科数学(代码110)中,包含有动力系统110.51):微分动力系统110.5110)、拓扑动力系统110.5120)、复动力系统110.5130)。在一级学科力学(130)中,包含有非线性力学(130.1030)、临界现象与相变130.4050)。在一级学科生物学(180)中,包含有系统生物物理

文档评论(0)

123****6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