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生物学看近代科技传入与萌芽.ppt研讨.pptVIP

7.从生物学看近代科技传入与萌芽.ppt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从生物学看近代科技传入与萌芽.ppt研讨

西教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传入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15-16世纪欧洲两件大事: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宗教改革 1514年,第一个葡萄牙人来到了广东东莞县所属的屯门岛 1535年,葡萄牙人通过行贿,以租借名义占据了澳门。 1552年,西班牙人、耶稣会创始人之一沙勿略来到广东台山县的上川岛。 1573年,意大利人范礼安到达澳门。 1579年,意大利籍耶稣会士罗明坚到达澳门。 这时的耶稣会士剃发剃须,改着僧装,成为“番僧”(西方来的“和尚”)。 1583年,意大利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广东肇庆。在肇庆建成了中国第一所欧式教堂(仙花寺),成为天主教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奠基人。 利玛窦等传教士最初在中国的冒险“通行证”:对官员的送礼和对皇帝的进贡。 1601年,利玛窦到达北京,建立了北京第一所教堂(后称“南堂”)。 乾隆和嘉庆拒绝英国特使马戛尔尼(1793)、阿美士德(1816)通商的要求。 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到达广州,拉开了基督教新教在中国的传教历史序幕。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五口(上海、宁波、厦门、福州、镇江)通商。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一大批西方传教士相继进入中国内地传教。 美国传教士麦考文:“他们(中国人)实在亟需科学上的训练,而这些科学实为我们西方国家富强之根源。如果没有科学,要想开发这个帝国的潜能,那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为他们翻译科学著作,不仅在促进其物质的利益,也应该借以传播基督教的真理”。 法国传教士韩伯禄 等:徐家汇博物院、徐家汇观象台、佘山天文台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 魏 源:师夷长技,《海国图志》(1843年50卷,1847年增订为60卷,1852年有增至100卷) 上海墨海书馆,李善兰 京师同文馆 西方生物学知识最初见于中文著作的是《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其中第5至第7章介绍了各地草木、禽兽等生物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传入 初期西医理论大多只是传教士宣教时附带论及的,如艾儒略的《性学粗述》、高一志的《修身西学》、毕方济的《灵言蠡勺》、汤若望的《主制群征》等,都或多或少涉及了人体骨骼、肌肉、神经及胜利功能 第一本专门介绍西方解剖生理学的中文抄本: 邓玉函译过的《泰西人身说概》 罗雅谷译的《泰西人身图说》 巴多明译的《人体解剖学》(满文抄本) 在中国公开刊出的第一部介绍西方解剖生理学兼及病理的著作: 合信和陈修堂共同编译的《全体新论》。 (中国人学习西方解剖生理学的第一本入门书,全书共39章,附图271幅,约35000字) 此外,合信还编译了《西医论略》、《内科新说》、《妇婴新说》、《医学词汇》以及《博物新编》(其中第三集有鸟兽略论、胎生鱼论等)。 嘉约翰翻译出版《西医略释》等20余种西医书籍。 傅兰雅编印出版《身体须知》、《全体图说》、《全体阐微》等。 德贞的《全体通考》(解剖)和《全体功用》(生理)等。 1887年在华外国传教士主办《博医学会杂志》(系现在《中华医学杂志》前身) 1906年高士兰《哈氏生理学》(中国最早较有影响的近代生理学教材之一) 1907年雷蒙在同济大学主讲生理学 植物学的传入 1848年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标志中国传统植物学发展的高峰)。收载植物1714种,附有精美插图,择要记载形色、性味、产地、用途等。汲取了历代本草著作中纯正或应用植物学的精华。 1858年,上海墨海书馆出版了李善兰等人的译著《植物学》(原著系林德利的《植物学初步原理纲要》),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植物学的译著,标志着中国近代植物学的萌芽。 李善兰是第一个翻译西方植物学为中文的学者,首创了“植物学”等一系列中文的科学名词 (Botany→植物学。《周记·地官》大司徒条:“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早物”。经学家郑玄注云:根生之属为植物。) 艾约瑟的译著《植物学启蒙》 傅兰雅编译的《论植物》、《植物须知》、《植物图说》(中国专门介绍植物器官形态解剖的第一本译著:共4卷,约25000字,附图154幅) 1896年,中国农学会在上海成立,1897年,农学会创办了《农学报》,在介绍一般农学知识的同时,还组织翻译了《植物启蒙》、《植物学教材书》、《植物名汇》等。 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最早的一本中文教科书: 留日学者黄明藻编撰的《应用徒薪植物学》(1905年,该书88页,附图219幅) 叶基桢《植物学》(1

文档评论(0)

有一二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