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教学要求 1、理解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2、掌握吸收、吸附和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3、了解常用分离纯化技术的工艺设备。 重点:分离纯化原理。 难点:平衡过程和速率过程。 吸收操作的理论知识 (1)按过程有无化学反应分: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2)按被吸收的组分数目分: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 (3)按吸收过程有无温度变化分: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4)按吸收过程的操作压强分:常压吸收、加压吸收 讨论:常压下单组分等温物理吸收过程。 (1)亨利定律内容: 当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稀溶液上方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3)亨利定律其他表达形式: ① 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用摩尔浓度表示(kmol/m3),在气相中的浓度用分压表示: ② 溶质在气液两相的浓度均用摩尔分数表示 : ③ 气液两相浓度均用摩尔比表示 : (1)判别过程的方向 (1)溶解度 (2)选择性 (3)挥发度 (4)粘度 (5)再生 (6)稳定性 (7)其它: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价廉易得。 (1)分子扩散:物质在一相内部有浓度梯度的条件下,由流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引起的物质传递现象。 (2)涡流扩散:在有浓度差异的条件下,物质通过湍流流体的传递过程。 气液界面 污染物扩散方向 ? 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 气膜 液膜 ? ? ? 双膜理论示意图 双膜理论的基本要点 ①相互接触的气、液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 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滞流膜层,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二膜层。 ②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③在膜层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 流体充分湍动,吸收质浓度是均匀的,即两相 主体内不存在浓度梯度,全部浓度变化集中在 两层薄膜层内,吸收传质阻力也在两膜中。 两相间的传质 吸附的理论知识 定义: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液相(气相)→固相 ——吸附剂、吸附物 应用:广泛应用于原料脱色、脱臭,目标产物提取、浓缩和粗分离 吸附过程通常包括: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料液流出、吸附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吸附法的特点: 常用于从稀溶液中将溶质分离出来,由于受固体吸附剂的限制,处理能力较小; 对溶质的作用较小,这一点在蛋白质分离中特别重要; 可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所需的产物,成为发酵与分离的耦合过程,从而可消除某些产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吸附平衡关系通常是非线性关系,故设计比较复杂,实验的工作量较大。 优点: 有机溶剂掺入少 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pH变化小,适于稳定性差的物质 吸附机理 固体的表面性质——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所处的状态与固体内部分子(或原子)所处的状态不同 吸附类型 物理吸附(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 交换吸附 实际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吸附是主要的,其比较如下 多孔型:活性炭、硅胶、硅藻土;大网格吸附剂:有机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聚酯。 凝胶型:纤维素凝胶,琼脂糖凝胶,匍聚糖凝胶等。 活性炭 活性炭的微晶片示意图 炭分子筛(CMS)较活性炭具有更小的孔径(2~10?)和更窄的孔径分布,可用于分离更小的气体分子,如从空气中分离N2。 活性炭对物质的吸附规律 非极性吸附剂,具有疏水性和亲有机物质的性质。 针对不同的物质,活性炭的吸附遵循以下规律: (1)对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极性基团少的化合物 (2)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 (3)对相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 (4)pH 值的影响 碱性 中性吸附 酸性洗脱 酸性 中性吸附 碱性洗脱 (5)温度 未平衡前 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活性碳净水处理 活性碳应用于工业废水,主要为有机物、氯气及微量不纯物之去除,其亦常与离子交换树脂组合以制造超纯水。用于废水处理,主要是去除一般难处理之有机化合物、卤化物、酚类、水银及一些无机金属离子,如:Sb, As, Bi, Cr及Sn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