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课程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测模式 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模式。 预测因子 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因子;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 现状评价中的主要超标因子。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应得出如下结论: 建设项目在不同实施阶段,能否满足预定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要求的结论;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正、负影响的性质、特征、范围、程度; 对完善环保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5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7.5.1工业常用的水污染消减措施 ⑴推行节约用水和废水再用,减少新鲜水用量; ⑵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提倡污水集中处理; ⑶加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⑷吸收新的污染处理工艺和手段。 7.5.2环境管理措施 ⑴提出拟建项目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⑵选择替代方案; ⑶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综合防治,整体优化; ⑷在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的流域,可以通过排污交易保持排污总量不增长。 7.6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例1】某项目向某水体排放废水,纳污水体全长约65km,流域面积526.2km2,年平均流量6.8m3/s,河宽20~30m,枯水期1m3/s,环境容量很小。项目所在地位于该水体的中下游,纳污段水体功能为农业及娱乐用水。拟建排污口下游15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中间有一条小河汇入,约26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且下游15km范围内无饮用水源取水点。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废水42048m3/d,其中含CODCr为2323.6kg/d,BOD5为680.3kg/d,SS为1449.8 kg/d,NH3-N为63.62 kg/d。 问题:  1、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因子。 2、请制定一套合理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3、简要说明选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及其原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答1 】: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因子。 污水排放量大 42048 20000m3/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 污染物类型 1,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参数数目 7 地面水域规模属小河 流量6.8 15m3/s 地面水水质要求为V类水体 娱乐用水及农业用水 故地面水评价等级为二级。 选择COD、BOD5、SS作为评价因子。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答2】 请制定一套合理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监测水期:枯水期监测一期。 监测项目:NH3-N、COD、BOD5、SS、pH。同步观测水文参数。 监测断面:1#:排污口上游500 m,2#:森林公园处,3#:小河入口处, 4#、5#:大河在入口处的上、下游各一个,共5 个。 监测天数:监测5天,每天各断面采一次混合样。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答3】简要说明选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及其原因。 SS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COD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BOD5应用S-P模式。 一般而言,以下地点应选为预测点: ①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 ②环境现状监测点; 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 ④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及水文站附近等。 对于虽在预测范围以外,但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也应设立预测点 当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例2】某地拟建一电镀工业基地,该基地的总用水量为60000t/d,其中60%为回用水,项目生活用水总量为4800t/d,园区绿化用水月543t/d,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 项目废水包括含铜和其他重金属的综合废水、含氰、铬和镍废水。 生产废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含氰废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 与含铜废水 混合处理 含铬废水处理 含镍废水处理 (镍回收) 3# 混合 2# 混合 外排 1# 问题: 1、请画出本项目的用水平衡图(假设污水产生系数为0.9); 2、项目废水中各污染物的浓度、监测点位及其排放标准如下表所示,请说明各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 不同监测点废水中污染物监测浓度(mg/L)   氰化物 总格 总镍 总铜 COD 氨氮 污染物浓度 0.3 1.0 0.6 0.8 145 20 排放标准 0.5 1.5 1.0 1.0 150 25 监测点位 3# 3# 3# 2# 1# 1# 第一类污染物   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符合一定要求。它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积蓄,对人类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如: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放射性物质等。 第二类污染物 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时对其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符合一定要求。 如:pH 、色度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