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利用太空浅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和利用太空;;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为什么探索太空; 5月4日,在全球注视中,此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共计呆了5个半月的3名宇航员搭乘俄罗斯载人飞船返回地面。但是,一次成功的返回绝不会让人们忘记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的那次灾难。   事实和理论都说明,航天充满了危险,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可几乎没有国家愿意放弃在这方面的投入和探索。原因何在?;太空探索业的1美元与9美元   有媒体指出,除了危险与高成本,太空探索还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尽管人们为得到它交了不少学费,但在看到财源滚滚而来后,人们觉得这笔学费花得值。 探索太空的初衷并非为了钱,它是人类内心的热切愿望。但是随着它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人们不能不对太空探索这只能生金蛋的鸡趋之若鹜。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在接受CNN电视采访时甚至称:“美国在航天事业上投入的每1美元都能收到9美元的效益”。   美国防部高级官员就曾宣称: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所研究的技术90%可以民用。从1995到1997年,仅信息产业一项就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三分之一以上,仅1997年就提供了740万个就业机会。; 80年代初,为了加速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推动“滞胀”的美国经济摆脱困境,里根政府想到了通过巨额投资,“以高技术计划盘活政治、经济格局”的高招。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由此出台。实践证明,“星战”计划技术在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   再从航天飞机的研制来说,它使3万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它时发展出来的技术,这还不包括航天飞机一百多次飞行带来的科学成果。商业卫星发射的收益更是立竿见影。预计,21世纪头十年全世界的卫星发射费用可达到500亿美元。;  卫星研制也是航天工业的摇钱树。它的投入产出比可达一比十以上。美国研制一颗气象卫星,投入两亿美元,每年能减少由于天气造成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达20亿美元。此外,一颗普通的电视转播卫星拥有40个转发器,运行寿命十年以上,电视卫星成本约一亿多美元,而仅一个频道的卫星电视转播收益每年就达数亿美元。;  目前只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拥有对全球任何目标实施定位的能力。但俄罗斯仍处于改造之中,实际上可用全球定位系统只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为此,欧盟决定五年内发射30颗人造卫星,构筑“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若发展顺利,“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将在2007年建成,形成欧洲、美国、俄罗斯三足鼎立的趋势。   法国总统希拉克称,没有“伽利略”计划,欧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的)附庸,首先是科学和技术,其次必然是经济。所以,欧盟顶着困难也要上。”;太空发电,争抢头功   在外层空间捕获太阳能并把它输送到地球,可能是解决人类21世纪面临的能源问题的办法。美日两国都希望在这方面抢得头功,为未来的商业化铺路。美国航天局最新设想是把太阳能卫星发射到距离地球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或发射到距离地球500至800公里的低轨道上。与美国相比,日本科学家2001年4月已经在地面上进行了太阳能微波发送的基础性实验,并获得成功,该国科学家计划2020年前后率先把这一技术发展到实用化水平。;月球开发,未雨绸缪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由于蕴涵丰富的资源,因此可以成为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良好基地。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发射火箭所需的燃料将会比地面少得多,而且月球上有着丰富的核燃料氦同位素氦-3,因此月球还是难得的航天发射基地。月球上的氦酸,可以使人类在无污染、无毒的情况下获得能源,进行发电。专家设想,在月球上建立发电站后,可以用微波的形式传输回地球。   鉴于此,率先在月球上有立足之地的国家自然会在开发月球方面占得先机。于是,各国科学家们纷纷提出了在月球建立“地球村”的口号,并开始逐步实施。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都已将登陆月球纳入了议事日程。; 1981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要不要在荆江实行分洪,当时国家的决策机构举棋不定。气象部门根据接收国外气象卫星的资料,提出了荆江不分洪的建议,结果避免了40万人不必要的搬迁,并使60万亩农田免于被淹,减少经济损失6亿元。1986年,8607号台风在广东汕头登陆,气象部门根据气象卫星提供的信息及时预报,使3000多条渔船及时返港,300多万亩水稻提前收割,35座大中型水库采取安全措施,减少约10亿元的损失。 ;太空勘察员—资源卫星   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能预报和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