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哲;(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了解 P88 相关链接);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鲁迅;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形态;(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类历史就是理性发展的历史
**君权神授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在十七大报告中,我们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以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体现了这一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象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
③ 物质决定意识
④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具有阶级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趣话对联_浅析.ppt
- 上课用16.3电阻1浅析.ppt
- 空气的热胀冷缩预案.ppt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全部浅析.ppt
- 空气的性质预案.ppt
- 上课用大气压强》浅析.ppt
- 缩短铂电阻检定时间论述.pptx
- 人教版五年级轴对称图形幻灯片浅析.ppt
- 上课用地方时、区时浅析.ppt
- 所有的ANSYS命令流全部在内论述.docx
- 全自动X射线轮胎检测系统建设项目报告表.pdf
- 桐庐县前溪流域治理工程报告表.pdf
- 年产34万吨瓶装纯净水高速生产线升级项目报告表.pdf
- G2531杭州至上饶高速公路(杭淳开高速公路)杭州中环至浙赣界(杭州段)报告书.pdf
- 2025年云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大湾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pdf
-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含答案(9科试卷).pdf
-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9科试卷).pdf
- 河北省石家庄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9科试卷).pdf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