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道菌与BMI
肠道菌与BMI
腸道菌群和肥胖
.hk/url?q=.tw/doctor-health/182-intestinalflora-fat.htmlsa=Uei=Be5oTYKJHpKCvgPKs6DkAgved=0CBwQFjAEusg=AFQjCNHtwI3uS3dS1H04Mt64HNHpPAuPOg
肥胖與腸道中的菌群是有相關的嗎?研究報告指出胖子與瘦子的腸道內,菌群並不一樣,且胖子減輕體重後,其腸道內菌群也會改變。
柏連研發團隊整理
2009/11/19
在2006年12月的自然雜誌(NATURE)中的一份報告,說明肥胖者和消瘦者腸道中的微生物族群是不同,而當肥胖者體重減輕後,其腸中的菌群會轉變成與消瘦的人一樣,這表明肥胖者可能有特定的微生物族群。
另 一項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Vol 1 Issue 6 6ra14: , The Effect of Diet on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A Metagenomic Analysis in Humanized Gnotobiotic Mice)的新研究,讓我們對這個領域的了解更向前邁一大步。該研究顯示,人體腸道微生物可以成功地轉移到腸道無菌的老鼠中,而這個腸道微生物群可以經 由母親繁衍給後代。
另外這項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Peter Turnbaugh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還說明,這種腸道微生物群可以迅速,重複的來回轉變,如果飲食從豐富的植物多醣及低脂肪改變成高脂肪及高糖的西方飲食。
研究詳情
當Turnbaugh和他的同事把人類糞便中的微生物移植到腸中無菌的老鼠中,他們發現在餵予高脂肪,高糖的西式飲食比餵予低脂肪飲食的老鼠,其腸道中的細菌群更容易迅速改變,此外,老鼠身體的脂肪也增加。
研究人員還發現另一個重要的證據,簡單移植從餵養高脂肪的老鼠腸道中的微生物群到餵養低脂肪飲食的無菌老鼠腸道中,造成新的老鼠體內累積更多的脂肪。
此項研究的涵義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J.S. Flier, J.J. Mekalanos的文章(Gut Check: Testing a Role for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Human Obesity,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11 November 2009)。腸道微生物群是可以藉由攝取的1.益生素(PREBIOTIC)及2.益生菌(PROBIOTIC)來改變。
在2008年4月Beneo Group所籌辦的一次科學研論會,University of Reading的Kieran Touhy博士也指出,肥胖老鼠腸中的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的量顯著低於消瘦的老鼠。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自製優格?
嗜脂益生菌的迷思
??黃含寡糖 助長腸道益生菌調節免疫
最多家庭肯定,黃金菌種配方-730活性乳酸菌粉
再也不用去超市買優酪乳了-綠茶優格多
以下是上海交大赵立平的博文空间文章!!!
/home.php?mod=spaceuid=34761do=blogview=me
肠道菌群引起肥胖的科学证据(一)
——肠道菌群是如何调节脂肪存储的
上海交大 赵立平
博主按:2004年以来,随着国际上一系列的研究论文发表,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逐步浮出水面,日渐清晰。现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以控制动物的脂肪代谢、引发全身性的低度慢性炎症,从而导致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而且这种致病作用远远大于动物自身基因缺陷对发病的贡献。另外,最新研究表明,饮食结构是决定肠道菌群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可以让引起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的菌群结构恢复正常,从而为预防、缓解甚至逆转这些疾病带来新的希望。本人试图对最重要的几篇论文进行解读,以帮助大家了解这些最新进展,为调理自己的身体,改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指导。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的杰夫戈登教授领导的实验室是研究肠道菌群诱发肥胖的领先实验室之一。他们一系列的工作表明,肠道菌群作为一种“内化了的环境因子”,可以直接调控动物的脂肪合成与存储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扭曲动物的能量代谢,使其向过度合成和存储脂肪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肥胖的形成。
2004年,该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PNAS,101:15718)指出肠道菌群可以直接调控动物的脂肪代谢基因的活动。
他们主要是用无菌小鼠与普通有菌的小鼠做对比,来研究这个问题的。通过无菌接生、无菌环境饲养、并给予添加了维生素K(需要肠道菌群合成的维生素)等特殊养分的无菌饲料,就可以培育出无菌的动物品系。用这样的动物可以比较方便地研究菌群与宿主的互作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无常文.doc
- 日本 灾害救援法.doc
- 日本国概况复习材料.doc
- 时代名伶巨星演唱会节目单(通宵整理版).doc
- 是否违反法定程序.doc
- 星际争霸2.doc
- 暗柱、剪力墙钢筋绑扎技术交底.doc
- 暗黑2地图配置d2hackmap.doc
-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记录表.doc
- 最强—“KOF拳皇13”官方出招表.doc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