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的困惑论述.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无线通信的困惑; 我们知道,在固定电话时代,要识别一路话音信号来自哪台电话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看看它来自墙上的哪个接口,通过那根电话线送到电话交接箱就可以了,交接箱上的标签写得清清楚楚呢。 而无线通信时代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空中接口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插口,就是一面天线在接收电磁波,问题是这么多手机都向天线发射电磁波,基站咋搞得清谁是谁? ; 机器是非人类,在了解非人类的想法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人类世界是怎么做的。如果我们面前有好几个人在说话,我们要区分哪句话是谁讲的并不困难。那我们是如何区分的呢,物理课里有很清楚的答案,我们有3个参数来分辨声音—音色、音调、响度。 声波通常包含多个频率,其中频率最低的声音叫做基音,基音决定了音调。其他频率声音的强度都比基音弱,频率都是基音的整数倍,我们把它们叫做泛音,泛音和基音一起决定了音色。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 在无线通信网络里也照搬一下人类的区分系统,这样多省事啊。但我们很快发现,响度这个指标根本不靠谱。如果把接收信号的天线比作耳朵的话,那么响度就是指接收功率了,影响这个指标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手机离基站的远近,小尺度衰落,大尺度效应,这个“响度”一刻不停地在变化,根本不能作为区分不同手机的指标用。音色和音调也有问题,因为大家都在20一3 400Hz频率上说话,所以很容易产生干扰,2个人说话分辨出来不难,8个人说话……呢,那你的耳朵得多灵敏啊。; 那么基站是如何区分不同的手机的呢。我们知道,一男一女合唱,他们的声音是很容易分辨的,因为声波工作在不同频段,女的要高八度,而两个男的合唱则不容易区分。在这方面,手机可比人强多了,手机的滤波器对频率区分的能力远远高于人耳。所以,我们可以让手机工作在不同的频率上用以区分它们。另外,无线通信系统都是有自己的时间体系的,比如GSM,在中心交换机里用晶振产生时间,然后一级一级往下传送时钟,以形成全网时间的统一,如果让手机工作在不同的时间里,那么也可以区分它们。;对于通信网络而言,识别用户的身份至关重要。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可不是免费的,收不到钱咋个养家糊口啊。 在这方面,固网有天然的优势,固网的终端一般直接接在用户家里或者公司里,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我没有必要去确认你的身份,接口就在你家里,接口就是身份。 在移动网络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用户可能今天在长沙,明天在北京,没有固定的位置,系统无法根据用户的物理位置确定其身份。就好比用户可能在某公司的办公楼里用手机打电话,但这个地理位置与用户的身份识别毫无关系,你可不能去找这家公司要钱。为了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移动通信运营商一般每次服务前都要先确认用户的身份。;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是通过终端来访问网络的,因此对用户的鉴别就相当于对终端的鉴别。 在GSM系统中,用户的标识称为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身份证号,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每个用户的IMSI号是唯一的,用以标识和区分用户。IMSI号存储于SIM卡,SIM卡可以独立于终端。另外,核心网络也存储了IMSI号,好与SIM卡中的信息进行比对。 问题是只有IMSI号是不是就足以识别一个用户了呢?实际上是不够的,这年头的假货、仿货太多了,我们得想办法防止非法用户伪造一个IMSI号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在网络里横行。这就好比身份证,光靠看身份证号是不足以识别一个人的,身份证必须有防伪机制才能保证它的安全使用。 ;;在GSM系统的鉴权体制里,采用的是“用户标识十密码”的方式来识别一个用户是否合法。就好比登录Windows系统一样,需要一个用户名和密码,有了这两个参数,用户的身份才能得到确认。 手机打电话或者上网之前,首先要向移动网络提供自己的用户标识和密码,移动网络收到后和数据库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就认为你是合法用户,然后你就可以享受约定的通信服务了。;无线网络很令人头痛的一个事情就是要防止被人窃听,无线电波在空中是向四面八方传送的,谁都可以通过仪器在空中拦截它并窃听。在模拟通信时代,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君不见,在以前的战争年代,对阵双方的无线电通信都是能被对方截获的,所以没有人敢用明文,都只能通过密码本把它翻译成另一串字母后再发送出去。 到了大哥大时代,又不打仗,咱不能打个电话还配个机要员吧,大家都是扯着嗓子直来直去。如果附近有人架起一根天线,那可听得是清清楚楚啊。没有用过大哥大的人对此没有直观的感受,但相信不少人以前都玩过插卡的游戏机。自己在这边玩,旁边的邻居竖起天线就可以收到自己游戏的画面。 除了容量小以外,通话的安全性问题也是第一代模拟通信被人所垢病的一大问题,所以当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出来以后,大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