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洋枭雄徐树铮一生的功过得失
PAGE
PAGE 18
北洋枭雄徐树铮
以阴谋手段杀人,就金被阴谋手段所杀。徐某虽才智过人,行事却过阴。
在北洋集团内部,与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张作霖等元老级人物相比,官至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的徐树铮只是个小字辈。时人有“大徐”“小徐”之谓,前者指徐世昌,后者即指徐树铮。不过,“小徐”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是段祺瑞最信赖的智囊和助手,在段氏执政时期,呼风唤雨,权倾朝野,亲手导演了一桩桩在民国史上颇具影响的著名事件,引人瞩目。由于他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以致四面树敌,最终落得未能寿终正寝的可悲结局。
落第秀才投笔从戎
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出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一个穷儒之家。父亲徐忠清早年科举拔贡,以设馆授业为生。母亲岳氏为宋代名将岳飞后裔。徐树铮天资聪颖,幼承庭训,6岁能读诗,13岁中秀才,17岁获岁试一等第一名。18岁赴南京乡试,名落孙山。从此厌倦科举,认为读书人只会钻研八股,于事无补,决心投笔从戎,沙场立功。
1901年冬天,22岁的徐树铮怀揣一篇洋洋数万言的《国事条陈》,千里迢迢赴济南投奔山东巡抚袁世凯,希望在袁氏手下谋个一官半职。几经周折,文章被递进巡抚府。袁世凯看罢,大加赞赏,得知作者是个年轻人,更觉得人才难得。当时袁正在守母丧,不便见客,便指派道员朱钟琪出面接待。朱一向以名士自居,目中无人,碰到自尊心极强的徐,话不投机,双方不欢而散。
回到投宿的旅店,徐树铮闷闷不乐,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他打算尽快回老家另谋出路,可是身上所带的盘缠已所存无几,万般无奈,只好一面写信向家里求助,一面替人写字收点润格维持生计。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正当他走投无路时,却意外地遇见了时任山东武备学堂总办的段祺瑞。当时徐树铮或许还不知道,这次会面将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那天,段祺瑞来旅店访客,正碰上一名少年在厅堂里书写楹联。时值隆冬,屋外寒气逼人。段见写字少年穿一件夹袍,气宇轩昂,丝毫没有一般读书人的寒酸相。观其书法苍劲有力,颇有灵气。他满心喜欢,便邀请少年到房间谈话。经询问得知,少年名唤徐树铮,江苏萧县人,来此地投靠无门,正等候家里汇寄路费。段有意考考对方,请其谈谈对时局的看法。徐树铮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将《国事条陈》的主要观点详加阐述,最后总结说:“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徐的观点和段祺瑞扩充武备的思路不谋而合。段大喜过望,有心招其到麾下任职,便问道:“你愿意到我这里就职吗?”少年不亢不卑地回答:“值得就便就。”就这样,徐树铮跟随段祺瑞来到军营,出任总办记室(秘书)。
1905年,徐树铮被段祺瑞保送到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学习。留学期间,他每天闻鸡起舞,钻研兵法。课余考察日本法政及规章制度,撮录纲要,悉心揣摩,以备回国致用。1910年秋,年仅31岁的他学成归国,被分派到段祺瑞军营当参谋。徐树铮自以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踌躇满志地准备干一番事业。
果然,凭借精明强干的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徐树铮很快在军营里崭露头角。他常常于会客之际,一边阅批公文,一边接电话。尽管公文像雪片似的堆积案头,但他对所办文电内容过目不忘,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无差错。每逢段祺瑞询问,总能对答如流。段非常欣赏,称其为奇人。而徐亦知恩图报,对段忠心耿耿,尽力办事。
不仅如此,徐树铮运筹帷幄,妙计迭出,令段祺瑞更加刮目相看。辛亥革命时,段祺瑞在袁世凯面前的几次出色表现,都是徐树铮出谋划策的结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拥护黎元洪为都督,宣布独立。10月27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面节制陆海军。袁任命亲信段祺瑞为第二军总统,主持对南方用兵。当时局势扑朔迷离,是和是战,段祺瑞举棋不定。这时徐树铮敏锐地觉察到,袁世凯玩的是“一石二鸟”的把戏,便力劝段停止进攻武昌,先与革命党人议和,以便以北压南,以南制北。段祺瑞深以为然,立即派徐为议和代表,秘密渡江到武昌,与黄兴等人谈判,签订了逼清帝逊位,拥护袁世凯做总统等五项协议。次年1月,清廷几次御前会议,共和之议被搁置。26日,段祺瑞领衔拍发逼宫电报。一声霹雳,清廷慌作一团,宣统帝迅速颁布退位诏令。这篇电文就是徐树铮在一夜之间拟好的。
权倾朝野的陆军次长和国务院秘书长
袁世凯窃取总统宝座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成为北洋集团中仅次于袁的第二号人物。徐树铮由陆军部处长、司长擢升为次长,经常代段处理部务,大权在握。此后,袁世凯加紧推进帝制计划,北洋派文武官员投其所好,纷纷请愿、劝进,但段、徐却持反对意见。他们心里清楚,如果袁世凯当上皇帝,以后的天下就是其长子袁克定的了,而实行共和政体,以段祺瑞的地位和资格,极有可能登上权力的顶峰。袁世凯十分恼怒,知道段的主意多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