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分析.doc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一直随着国情,特别是经济体制的变化而不断的演变。近年来,随着毕业生逐年大幅度增加,大学生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因此,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经济体制的演变来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演进的分析,以指导我们在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时,如何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解决公民的就业问题所制定和实行的基本原则、方针以及具体措施的规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庄华锋,杨钰侠,王先进.社会政策导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它是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根据社会需求状况来制定的就业行为政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所指定的政策和行为准则。(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武汉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国家基本政策以及各地区、省、市根据国家政策颁布的地方性政策规定。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下面主要对三个阶段政府颁布的主要政策进行一个回顾。 计划经济体制(1950—1985)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最初几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以及随后几年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在所有制构成上形成了比较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形式;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单一的指令性计划方式。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开始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这一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模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行的是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的制度,执行“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大政方针和“地方分配、中央调剂”的分配原则。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毕业生必须完全服从国家的分配;。它充分发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由政 府统一制订用人计划,保证了国家对各种专业人才的急需,为边远地区、艰苦行业输送大批建设人才,使建国初期亟需人才的单位能得到充足的人才供给。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1952年7月19日,政务院《关于1952年暑假高等级学校毕业生统筹分配工作的指示》,确定了1952年暑假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这标志着“统包统分”制度的形成。(赵居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43)1981年2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教育部、国家人事局《关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对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实行‘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 实行这种政策的优点在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人才,通过政府的统一调配,各行各业各地区都能够很好的开展建设任务,这是我国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保障了大学生就业。 而这种政策的弊端在于,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企业在吸纳人才上非常的被动。 (1)剥夺高校输送人才自主性 这种就业政策下的人才流动是国家按照统一制订的分配计划进行的,高校根本就不愁培养出的人才输送不出去,所培养人才的规格也不用考虑是否与社会的需求一致。这虽减轻了高校的负担,但他们同时也剥夺了高校输送人才的权利,从而不能发挥高校的自主权。 更为严重的是,高校缺乏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难以根据社会需要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失去了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束缚用人单位用人机制的完整性 与高校一样,用人单位也同样处于被动地位,每年只是根据国家的要求接收大学毕业生,至于是否需要毕业生和接受的毕业生是否与自身的需求相适应,是不被考虑的。于是,这就造成人才积压浪费,影响了经济建设发展。企业在吸纳人才时处于种。“等、靠、要”的被动局面。由于毕业生通过行政手段分配 而并非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用人单位的聘任和毕业生的择业自主权得不到保证,造成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导致了人才严重浪费。 (3)限制毕业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虽然没有了找工作的后顾之忧,但也丧失自主选择合适工作的权利,个人需求完全被忽略,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进入大学门就等于端上“铁饭碗”,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内无动力,外无压力,缺乏竞争意识和自主意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