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24.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24.doc

专题跟踪训练(五) 一、选择题 1.(2015·山东齐鲁名校第一次调研)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 A.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黑奴贸易促进了美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殖民扩张给殖民地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 马克思将早期殖民扩张称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由此可知他侧重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为D。 [答案] D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到18世纪末,茶叶在英国普通民众中得到普及,这主要是因为英国与东方贸易扩大,茶叶的供应量加大,从而导致其价格大幅下降,D项正确。 [答案] D 3.(2015·安徽卷)“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 B.《人权宣言》引发法国大革命 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 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 [解析] 由“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且认为没有限制的绝对自由是违背《人权宣言》的精神和原则的,故D项符合题意。C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上材料并不反对人民享有自由,而是反对绝对自由,故C项曲解了材料的意思。 [答案] D 4.(2015·福建卷)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解析] 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海上贸易尤为发达。荷兰通过建立东印度公司来控制亚洲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打败法国,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特权,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7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主要处于明朝后期,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项错误。 [答案] A 5.(2015·重庆卷)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解析] 由材料可知,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去参加牛顿的葬礼,后来通过其著作传播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这说明了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所以本题选择B项。A项和C项与材料无关,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答案] B 6.(2015·四川成都第一次诊断)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文。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 [解析] 因为“德国方言林立”,所以马丁·路德“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这显然是为了便于人民阅读翻译后的《圣经》,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他要求建立民族教会,B项错误。C项是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结果不是其目的,可以排除。马丁·路德倡导进行宗教改革是为了打击罗马天主教会,D项错误。 [答案] A 7.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 结合“1789年革命”这一信息首先判定该国家是法国,然后结合“1877年”可知当时的法国政体为共和制,因此答案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