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粤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7.docVIP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粤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7.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粤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7

PAGE  (见学生用书第81页) 【考点对应练】 对点一: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① 蓬头稚子学垂纶②,侧坐莓苔③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④鱼惊不应人。 【注】 ①胡令能:隐居蒲田(在今福建省),是中唐时期人。②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zhì)子:小孩儿。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③莓苔:生长在阴湿地方的青苔类植物。④怕得:生怕、恐怕,表示假设。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很有特点的钓鱼儿童的形象。诗的前两句,用“蓬头”“侧坐”,描绘了山野孩子不拘形迹、随随便便的样子;用“莓苔”“草映身”,描绘了小孩儿学钓鱼选择的安静、隐藏的环境。诗的后两句,通过“路人借问”这一细节,小儿“遥招手”的特有动作和“怕得鱼惊”的心理,把儿童初学垂钓时认真、专注的神态写活了。 【答案】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天真可爱,聪明(机灵): 从“蓬头”“侧坐”等可看出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爣爣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爣爣(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对点二:景物形象 3.(2009·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句,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组合起来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第一问时,答案中既要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江南水乡”),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特征的词语(“清幽恬静”)。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礭,爱杀江南。 这支小令咏赞江南的美景,写出了江南景物什么样的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