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专题五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 文;专题五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本知识。了解扩展语 句及压缩语段的概念、特点以及类型。 2.让学生掌握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本方法。 3.明确考纲的具体要求,培养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本方法。 2.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 1.指导学生学习与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相关的知识 2.结合高考题、模拟题进行训练。 3.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探索解题规律。;1.掌握有关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有关知识。 2.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3.进行针对训练,提高解题能力。;高频考点;考情报告;1.(2010年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命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扩展语段和使语言形象、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规范全解]此题来源于教材,考生要对教材中的这首诗十分熟悉,明白诗歌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然后按照这首诗歌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从而描写出“南山”的美景。扩写时要注意三点:其一,扩写的对象是陶渊明所见的“南山”而是不是任意一座“南山”,更不能是对陶渊明诗句的简单扩写;其二,扩写后的内容要能够表现出诗人的“悠然”之情;其三,想象合理,语言要富有文采,字数至少80字。; [答案]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 ;2.(2010年全国卷Ⅰ)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____①____,低碳经济也涉及____②____。 [命题分析]本试题考查的是语言概括能力。其实这种问题并不新鲜,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规范全解]首先我们要理清文段的结构,找出其的中心句,“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 、“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发现其实设问是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的解释。然后分析提出问题的上下文,就会发现有两个词语给我们暗示:“其实”“涉及”。分析它们就可以发现答题的大致范围,即命题者要求从什么方面进行解答。“其实”是解释它的实质;“涉及”说明它的外延范围。两个题的答案范围就是:(1)那么多的解释有什么本质内容在里面。(2)解释中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对象。 分析的时候必须紧扣原文,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发现那些例子中的解释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即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次我们发现它们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科领域繁杂。将其总结出来,就是准确的答案。 [答案](1)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2)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3.(2010年浙江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命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语料不是选自此类早上常用的报刊时文,尽管无中心句,但表意明确,有利于考查概括能力。 [规范全解]在整体理解语段意义的过程中,重视对一些关键信息的筛选。第一句话重点阐述新文学阵营对“新”、“旧”两个概念的理解,第二句话则是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认识,两句话联系起来看,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不同理解。 [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4.(2010年四川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个单句介绍某市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