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钢的合金化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说课.ppt

第四章钢的合金化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钢的合金化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合金钢的概念;发展合金钢的原因;(2)回火抗力差 碳钢淬火后,只有经低温回火才能保持高硬度,若其回火温度超过200℃,其硬度就显著下降。即回火抗力差,不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保持高硬度,因此对于要求耐磨,切削速度较高,刃部受热超过200℃的刀具就不能采用碳钢制作。 (3)碳钢不能满足一些特殊性能的要求 如耐热性、耐腐蚀性、耐低温性(低温下高韧性) 为了弥补碳钢的不足,满足上述条件的要求,目前工业上广泛发展和使用了合金钢材料。;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合金元素加入钢中,与铁形成固溶体,或与碳形成碳化物,少量存在于夹杂物中,在高合金钢中还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1)形成固溶体;(2)形成碳化物;A 合金渗碳体 ;B 特殊碳化物;与碳作用形成合金碳化物 ; 碳化物形成元素在周期表中都是位于铁元素的左边的过渡族金属元素, 它们都有一个未填满的d电子亚层,当形成碳化物时,碳原子首先将其价电子填入金属原子未填满的d电子亚层,使形成的碳化物具有金属键结合的性质, 金属原子的d电子亚层愈不满(周期表中,在铁左边离铁愈远),则其与碳的亲和力愈强,形成碳化物的能力愈大,愈稳定,而且不易分解。;(3)游离状态;1.溶于基体中形成合金F或合金A;1.溶于基体中形成合金F或合金A; 第二节 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1 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1)影响A和F存在的范围;(1)扩大γ相区;扩大γ相区示意图;(2)缩小γ相区;缩小γ相区示意图;(2)使S、E点左移;Mn 元素对S、E点的影响图;Cr 元素对S、E点的影响图; 合金元素对 S 点成分的影响;(3)对A1点的影响;合金元素对A1线的影响;2.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1) 对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影响;钢加热时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 ;钢加热时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2)对过冷奥氏体的转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图;对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影响的实际意义;(3) 对淬火钢回火的影响;(1)提高回火稳定性;(2)产生二次硬化现象;Mo对钢(0.35%C)淬火回火后硬度的影响;(3)增大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Cr-Ni 钢的回火脆性示意图;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消除方法;第三节 合金元素对钢加工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 钢中杂质对钢性能的影响; Mn — 脱氧、去硫,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但生成的MnS夹杂在钢中,影响钢的性 能。;2.有害元素:;硫 钢中的硫来源于炼钢时的生铁和燃料。 硫不溶于铁,而与铁生成熔点为1190 ℃左右的FeS,且FeS常与Fe一起形成低熔点 (约989℃)的共晶体,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当钢进行热加工时(如在900~1200℃锻造或轧制、焊接等),共晶体将熔化,使钢的强度尤其是韧性大大下降而产生脆性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钢中的硫质量分数。 热脆的减轻或防止措施有二: 其一是采用精炼方法降低钢中的硫质量分数,但此举会增加钢的生产成本; 其二是通过适当增加钢中的锰质量分数,使s与Mn优先生成高熔点(约1620(:)的MnS,从而避免热脆,这是降低硫的有害作用的主要手段。; 磷 钢中的磷来源于炼钢时的生铁。 磷主要溶于铁素体中,它虽然有明显提高强度、硬度的作用,但也剧烈地降低了钢的塑性、韧性、尤其是低温韧性,并使冷脆转化温度升高;此外,过多的磷也会生成极脆的Fe3P化合物,且易偏析于晶界上而增加脆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钢中磷质量分数。;3.气体元素:;1. 氧的影响 由于氧在固态钢中的溶解度远低于在钢液中的溶解度(氧在低碳钢液中溶解度为0.03%~0.08%,在室温下的溶解度小于0.0003%),所以液态钢中溶解的氧在温度降低和凝固时将会以氧化物夹杂的形式析出。炼钢过程是一个高温氧化和还原的过程,因此在冶炼过程中要向炉内供氧,用来氧化钢中的杂质元素。但是所产生的氧化产物,会部分地残留在钢中成为夹杂物,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强度、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并且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降低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氧还会与碳反应生成CO气泡,形成气孔缺陷,因此炼钢过程中必须充分脱氧和排除脱氧的产物。 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合金脱氧、保护浇注、炉外精炼、真空冶炼等技术,目的就是尽量减少钢中的氧,这就是氧在炼钢过程中所具有的二重性。;2. 氮的影响 钢中的氮主要来自炉料和炉气,碳素钢中的氮含量一般在0.001%~0.02%之间。氮能溶于铁中,591℃时在α-Fe中的溶解度为0.1%,而在室温时只有0.001%。因此,氮能固溶于钢中,也能以氮化物和气体形式存在于钢中。 钢材在室温长时间放置时,溶于钢中过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