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岭院士中医药创新的拓荒牛”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以岭院士中医药创新的拓荒牛”概论

吴以岭院士在给病人看病。资料图片 吴以岭简介: 中医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以岭药业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创立络病学理论和脉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的 创新发展和提高心脑血管病等复杂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做出了突出贡献;以络病理论指导研发出10个专利新药,其中6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医保目录;先后获得5项国家科技奖 ,荣获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前不久,从美国传来令中国医学界振奋的消息: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13年度“亮点”回顾中,由中医学家 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和黄峻教授主持的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榜上有名。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证实了中药 可靠的疗效,与西医联合治疗获得协同效应,使心力衰竭患者获得显著的疗效。 中药疗效得到西医学界的充分认可,这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还不多见。芪苈强心胶囊的发明者, 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 高中自学中医,只用一年就完成大学学业并考取研究生;在继承中创新,以络病理论创新指导新药研发;扔掉铁饭碗,自己搞成果转化……吴以 岭院士的一生,有传奇更有艰辛。 记者问:“你这一生肯定有很多曲折吧?” “只有挫折没有曲折。”属牛的他笑着说,“曲折是走弯路,我16岁就立志从事中医,目标始 终如一,没走弯路;挫折是指困难,奋斗路上困难重重,但恰恰是这些困难磨砺了人生。” 1.“这辈子就搞这东西了” 创建络病理论,为心脑血管病等复杂性疾病的发病机 制和治疗提供了全新认识 “别人搞运动,我自学中医。”与新中国同龄的吴以岭生于河北中医世家,上高一那年“文革”发生,学校停课,身为院长的父亲被关进了牛棚。“不为 良相,便为良医”,吴以岭回到家中,把父亲的医书当教材,借助一本《新华字典》,每天看到深夜12点以后。几年下来,他自学了中医学院教材和《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1970年父亲去世,他到公社卫生院,边学习边行医。 1977年恢复高考,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并于1979年考取南京中医药 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一枝奇葩,对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治疗具有独特的指导价值。尽管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络病已 有提及,汉代名医张仲景创制了通络治疗络病方药,清代名医叶天士进一步加以发展。令人遗憾的是,络病理论始终未能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成为历史留给当代中医的重大课题。 “这辈子就搞这东西了。”正在读研的吴以岭确立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他重读中医经典,把两千年来关于络病学的点滴论述一一摘录,做了满满一箱子卡片。 1982年研究 生毕业后,他到河北省中医院当了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一边看病一边继续研究络病。结合临床实践,他创建了络病研究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建立起了络病临床辨 证论治体系——络病证治,创立了指导心脑血管病变治疗的脉络学说。 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吴以岭主持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进行鉴定。专家们 一致认为:“该项目按照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对络病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初步建立‘络病证治’体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 新性科研成果。” 该项目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基础理论重大创新性成果,使医学界对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的发病机制和 治疗有了全新认识。 2.“我的梦想是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良药救厄、广行于世,研制出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做不出疗效就退市” 1992年6月 16日,吴以岭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辞掉了河北省中医院这个“铁饭碗”,创办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靠租房办公的研究所,就是以岭药业的前身。 吴以岭做出这 种在当时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源于他“良药救厄、广行于世”的梦想:“我从30岁研究生毕业到60岁退休,平均每天看50个病人,就算一辈子不干其他任何事,顶多能诊治3 0多万个病人。把有效处方转化成创新中药,就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早在1986年,吴以岭就依据“络以通为用”的原则,研发出第一个专利新药通心络胶囊。他骑着 自行车找了多家单位寻求合作,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决定自己搞产业化。 如今,他已研制出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其中,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 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芪苈强心胶囊、治感冒防流感的连花清瘟胶囊等,均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医保目录,并成为市场主导品牌。 真金不怕火炼。 为验证新药的疗效,吴以岭借鉴国际公认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对研发的专利药物开展了10项临床循证研究,其中4项已经得出明确结果。比如,“通心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