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研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粪便检查(feces test) ;粪便检查主要目的 1. 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恶性肿瘤等情况 2. 食物消化状况,判断胃肠、胰腺、肝胆功能 3. 肠道菌群是否合理,粪便中有无致病菌,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已消化的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和水分。 粪便检查对了解消化道及与消化道相通的肝、胆、胰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等疾患,了解胰腺及肝胆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状况有重要价值。 ; 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采用自然排出的粪便,标本采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粪便标本务必新鲜,不可混人尿液,盛器应洁净干燥,如作粪便细菌学检查应采集于消毒的容器内。 2.采集标本时应用干净竹签挑取粪便含有粘液或脓血部分,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粪便的表面不同部位。深处及粪???多处取材。 3.一般检查留取少量粪便即可,但至少须花生仁大小,如作集卵检查留须取鸡蛋大小粪便,如孵化血吸虫毛蚴最好留全部粪便。;4.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送检,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本送验及检查时均需保温。 5.检查绕虫卵时需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清晨排便前向肛门周围皱壁处拭取并立即送验。 6.做化学法隐血试验时,应于前三日禁食肉类及含有动物血的食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否则易出现假阳性。 7.无粪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采集粪便,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因过稀或混有油滴而不适合作检查标本。 ;一般性状检查 显微镜检查 化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一般性状检查; 医生在开送粪便检查时,应亲自肉眼观察粪便标本,通常根据大便性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1.量 正常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为100一300g,随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异。摄食细粮及以肉食为主者,粪便细腻而量少,进食粗粮及多食蔬菜者,因纤维素多使粪便量增加。胃、肠、胰腺有炎症或功能紊乱时,因炎症渗出、分泌增多、肠蠕动亢进及消化吸收不良使粪便量增加。;2.颜色与性状 正常成人的粪便排出时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久置后由于粪便中胆色素原被氧化可致颜色加深,病理情况可见如下改变: 稀糊状或水样便:渗出(炎症,高渗);分泌;蠕动加快 粘液便:正常少量,无色透明,稍粘稠 脓性及脓血便: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炎 果酱样便: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带脓 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 黑便及柏油样便:粘稠、漆黑、发亮 ;白陶土样便:胆管阻塞,钡餐后 红豆汤样便:出血坏死性肠炎 洗肉水样便:肠道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细条状便: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羊粪样便:粪便干结坚硬, 便秘,多见于老年人及经产妇排便无力者。 乳凝块:黄白色乳凝块,亦可见蛋花汤样便,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全,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 ;3.气味 正常粪便因含蛋白质分解产物,如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而有臭味,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轻。 恶臭: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直肠癌溃烂 血腥臭味:阿米巴肠炎粪便 酸臭味: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 4.寄生虫体  蛔虫、蛲虫及绦虫等较大生体或其片段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体须将粪便冲洗过筛方可见到。服驱虫剂后应查粪便中有无虫体,驱绦虫后应仔细寻找其头节。 5.结石 粪便中可见到胆石、胰石、胃石、粪石等,最重要且最常见的是胆石,常见于应用排石药物或碎石术后。 ; 寻找细胞、寄生虫卵、细菌、原虫,并观察各种食物残渣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白细胞:常见为中性粒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肠道炎症时增多,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一般15/HP, 吞噬细胞 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红细胞:正常无,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 肠粘膜上皮细胞:结肠炎、假膜性肠炎时增多 肿瘤细胞:左半结肠、直肠癌可见 ; 2.食物残渣 正常粪便中的食物残渣系已消化的无定形细小颗粒,仅可偶见淀粉颗粒和脂肪小滴等未及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 (1) 淀粉颗粒: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呈特殊轮状结构的颗粒,滴加碘液后染成蓝色,如己部分水解则染成红褐色。腹泻者的粪便中易见到,在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时,由于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可在粪便中大量出现。 (2) 脂肪小滴:正常人摄人的中性脂肪经胰脂肪酶的消化分解后大多被吸收,粪便中很少见到。在急、慢性胰腺炎及胰头癌,由于脂肪酶缺乏,或因肠蠕动亢进、腹泻、消化不良综合征等,脂肪小滴增多,粪便量增多,呈泡沫状,灰白色有光泽,具恶臭。镜检见大小不一、圆形、折光性强的脂肪小滴,经苏丹Ⅲ染色呈桔红色或淡黄色。 ;(3) 肌肉纤维:日常食用肉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