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 课件4 宋明理学.pptVIP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 课件4 宋明理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 课件4 宋明理学

学案4 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理学的兴起 (1)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 思想,发展了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探究点 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 右图中的三人从右到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思考 由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二、程朱理学;4.统治地位的确立 (1)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 地位。;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探究点1 “二程”的思想观点 材料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二程遗书》 思考 在对“理”的认识上,材料体现了二程的什么观点?;探究点2 朱熹的伦理观 材料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思考 据材料,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有何积极性?;探究点3 朱熹的认识论 材料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思考 据材料,分析在认识论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进步作用?;三、陆王心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人民版)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教版);探究点 王守仁的思想 材料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 思考 材料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与朱熹相比,心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宋明理学的作用 (1)消极: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塑造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探究点 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 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性格、中国实践理性的形成发展中,在中国民族注重气节、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难道真正毫无关系吗?文天祥的《正气歌》不正是宋明理学吗?封建时代的正派人士、资产阶级某些革命家们在监狱苦刑中以宋明理学自恃自乐,难道是偶然的吗? 思考 据材料,你认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映出(  ) A.道教、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 B.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 C.儒家自身的衰落 D.三教合一局面;2.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  ) A.道理 B.天理 C.本心 D.良知;3.“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董仲舒;4.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