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检测讲精析:第13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docVIP

届高考历史一轮检测讲精析:第13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届高考历史一轮检测讲精析:第13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选择题 1.《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一曰德能居位曰士;二曰辟土殖谷曰农;三曰巧心劳手人以成器物曰工;四曰通财鬻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A.社会地位    B.职业分工 C.道德品质 D.知识水平 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 A.民间民营手工业 B.外国贡品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3.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 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④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5.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B.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6.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从这些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可以看出(  )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成分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有人认为,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经济”是指商品经济 B.“微澜”促使宋元城市经济的繁荣 C.重农抑商和雇佣劳动都是“微澜”的表现 D.“死水”指的是自然经济 8.(2013·皖中高三联考)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9.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 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10.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商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经营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11.《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主张实行海禁 B.反对实行海禁 C.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12.“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闭关锁国政策 D.避战自保 二、非选择题 13.(2013·枣庄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二 广东之为铁冶,于利固肥……凡韶、惠等处,系无主官山,产出铁矿,先年节被本土射利奸民,号山主、矿主名色,招引福建上杭等县无籍流徒,每年于秋收之际,纠集凶徒,百千成群,越境前来,分布各处山峒(洞),创寮住扎,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山主、矿主利其租税;地鬼、总小甲利其常例,土脚小民利其雇募。 ——《嘉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ndaoganqunl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