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复兴
来源: 《环球中医药》杂志 作者:王永洲 时间:2012年7月07日 09:50 332次浏览 HYPERLINK /?action-viewcomment-itemid-14417 \o 点击查看 \t _blank 2条评论 10次顶
中医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价值极高的最具原生态的活化石,五千年的历史脉络可以清晰地探寻到其发展演化的轨迹,中医作为一个具有现实价值的历史性工程为哲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医学、心理学、考古学、民俗学、科学史、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提供了一个举世无双的文化标本,中医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中国文化博物馆。多年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不同学科、领域、战线都在孤军奋战,虽然顽强但并不奏效,只能以痛心和无奈面对节节颓势。刻骨铭心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医必须与中国传统史学、哲学、文学、宗教、武术、杂技、戏曲、建筑、园林、艺术、星相、堪舆、民俗、饮食、民问工艺等共同联合,形成交相辉映的中国符号群,产生中国文化的强大共鸣,共同促进中华的复兴与崛起,为世界文明注入中国活力。
1 、阻碍中医发展的核心问题首先是文化认同困境
整整一个世纪,中医都在艰难地探寻着自己的道路,在维护传统与现代转化之间努力,在普世原则和民族价值观之间抗争,在中西方医学实力的相互角力中拼搏,在科学与伪科学的辩论中成长。中医学所肩负的已不仅仅是医学的本职,同时,还承担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传递。中医在捍卫自身存在的正当性抗争中,处处被动挨打,甚至有些狼狈不堪,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及文化遭到彻底否定,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几乎被全盘颠覆,因此而殃及池鱼,中医的悲惨境遇只不过是中国文化命运的缩影。中医在不少人眼里只不过是最后的几个残存的封建堡垒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名人们在救国无门的焦虑与暴躁中却有功夫反复痛打中医这只“落水狗”来出一口洋大人置下的恶气,怎么看都有些荒唐和错乱。中医的被质疑、被排斥、被污蔑,并不或者并非全部因为它的疗效不济,对不少疾病它也有很好的疗效,这一点连最反对中医的人也不敢否认。可见,中医之百年沧桑并非由于“医”,而是受累于“中”,源头就是近代自来西方的殖民主义对中国文化的污蔑与否定,强迫我们接受因文化落后而导致所谓民族劣根性的逻辑,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中国人的精神人格,让中国人变成长期匍匐在西方优越文明下的精神奴隶:劣迹昭著的西方殖民强盗用杀戮、掠夺、野蛮、血腥给崇尚和平的中国人上着西方文明课,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如果不清醒的认识到西方文明中不文明的一面,中国文化就不可能得到公正评价和主动认同,中医也将永远背负着历史原罪,和中国文化一起带着脚镣跳舞。当代西方后殖民理论的领军人物爱德华·赛义德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文化决非什么心平气和、彬彬有礼、息事宁人的所在,毋宁把文化看作战场,里面有各种力量崭露头角,针锋相对。而针灸的东学西渐却给我们带来另外的思考,针灸在海外的传播,尤其向西方强势文化渗透,完全是一种自发状态下产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逆流”,著名旅英中医学者马伯英教授对此颇有研究:“医学文化与一般文化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跨文化传通的内在能力和动力比一般文化强。医学是人类生存繁衍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何种种族、国家、地区,对此都有需求,因此就都有接受的愿望。有效性越强,传播的能力和动力就越大;被接受的可能性也越大。源于中国传统的针灸学在海外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首先从疗效上被民间接纳,后又不断受到政府和多学科的自发关注,许多西医也主动学习与应用,海外针灸发展的侧重点集中在如何致力于疗效基础之上的实际运用,关注点在提高“有效性”。让针灸回到医学的本职,防病治病,服务于人类健康,从社会价值衍生出经济价值,国际针灸市场也随之而不断扩大。国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和西方接轨的科研上,还在继续为针灸正名,想通过西方科学的话语权,来维护针灸的正当性,关注点放在揭示“科学性”,科研能力越来越强,但临床不受重视,阵地逐渐萎缩。针灸在海内外的不同境遇,不是针灸学自身的价值和潜力出了问题,而是如何对待针灸的发展与方向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中医在内外环境一片大好形势下不可思议的衰退,其根本原因在于支撑中医体系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不断弱化,反映在医、教、研及中医管理政策上的西化倾向,理论思维工具的弱化和异化,使得中医自身的特色也被逐渐淡化,被西方思维不断侵蚀,同而化之,与原本文化渐行渐远。从上世纪50年代起,西方实验研究介入中医尤其是针灸领域,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但由于对中医的实质没有首先从理论上得到清晰梳理,套用西方分析实证方法研究中医,一切按照西方科学的标准,实验模式忽视了研究对象的自身特性。中医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的确使用的术语和表达比过去“科学”的多,思考方式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