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502811103论述.ppt

  1. 1、本文档共5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绪论;中医学发展概要;中医学发展概要;中医学发展概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小 结;目标检测题 ;第1章 阴阳五行学说;第1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5.确立治疗原则;6.归纳药物性能;7.指导防病养身;第2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示意图; (四)五行的相乘相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小 结 ;目标检测题;第2章 藏 象;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古代的解剖学认识。古代解剖知识不仅奠定了藏象理论的形态学基础,而且直接促进了对部分内脏功能的认识。二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医疗实践。三是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主要为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如《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第1节 脏腑;(一)心;1.主血脉 ;2.主神志 ;3.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4.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二)肺;1. 主气司呼吸 ;2. 主宣发肃降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主治节;5.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6.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三)脾;1. 主运化;2.主升清;3.主统血 ;4.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5.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四)肝;1. 主疏泄 ;2.主藏血 ;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4.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五)肾;1.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2. 主水;3.主纳气 ;4.在体合骨 ;5.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二、六腑;(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三、脏腑之间的关系;小 结;目标检测题;第3章 经络与腧穴;第1节 经络和经络系统;第1节 经络和经络系统;二、经络系统;第2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2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第3节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一)十二经脉名称与分布规律;(二)十二经脉走向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三)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四)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二、奇经八脉;第4节 腧穴;二、 腧穴的分类;三、腧穴的作用;四、腧穴的定位方法;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人体各部常用骨度分寸表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手指同身寸比量法;四、腧穴的定位方法;五、十四经脉常用腧穴;1.中府;2.尺泽 ;3.列缺 ;4.少商;(二)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2.曲池 ;3.肩髃;4 .迎 香;(三)足阳明胃经;1.地仓 ;2.颊车;3.头 维;4.天枢 ;5.归来 ;6.髀关;7.足三里;8.条口;9.丰隆 ;10.下巨虚 ;11.解溪 ;12.内庭 ;13.厉兑;(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2.公孙 ;3.三阴交;4.阴陵泉;5.血海;(五)手少阴心经 ;1.通里;2.神门;(六)手太阳小肠经 ;1.少泽;2.后溪;3.肩贞;4.天宗;5.肩外俞;6.肩中俞;7.颧髎;8.听宫;  1.睛明 定位:目内眦上方0.1寸,当眶骨内缘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清,近视等各种目疾。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缓慢进针,沿眼眶缘直刺0.5寸,不提插行针,出针按压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禁灸。 2.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直上,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眉棱骨痛,口眼歪斜,迎风流泪,视物不清,目赤肿痛,面肌痉挛等。 操作:平刺0.5~0.8寸;不宜灸。;(七)足太阳膀胱经;(七)足太阳膀胱经;(七)足太阳膀胱经;(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十)手少阳三焦经;(十)手少阳三焦经;(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十一)足少阳胆经;(十二)足厥阴肝经;(十二)足厥阴肝经;(十三)督脉;(十三)督脉;(十四)任脉 ;(十四)任脉;(十四)任脉;六、常用经外奇穴;2.太阳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偏正头痛,面痛,目疾,口眼歪斜,牙痛等。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3.安眠 定位:在项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 心悸,癫狂等。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4.定喘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