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天线工程-第三章 EM回顾——平面电磁波.ppt

上海交大-天线工程-第三章 EM回顾——平面电磁波.ppt

  1. 1、本文档共2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交大-天线工程-第三章 EM回顾——平面电磁波

* * 在z 0处,由边界条件可得 5.127 上两式相除,有 * * 于是,在 处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为 在 处,由边界条件,有 5.128 5.129 5.89 * * 上两式相除,有 5.130 为了便于分析多层介质表面的垂直入射问题,下面引出输入波阻抗的概念。 * * 所谓输入波阻抗,是指平行于多层介质平面分界面处总的切向电场的复振幅与总的切向磁场的复振幅之比,记为Z,即 式中“+”、“-”对应于波的传播方向与 之间满足右、左手螺旋关系。 5.131 * * 5.132 由式(5.130)可得 z=-d 处的输入波阻抗为 * * 输入波阻抗的定义对n≥1情况均适用。 对n=1(单一媒质的情况),若波沿+z向传播,则输入波阻抗Z恒等于媒质的本征阻抗,即η;若波沿-z向传播,则输入波阻抗Z恒等于媒质的本征阻抗的负值,即 -η 。 如对图5. 13的媒质3,若透射波沿+z向传播,则其中任一z const处的输入波阻抗Z3为 5.133 * * 对n=2(双层媒质的情况),如图5.14(a)所示。当平面波从媒质1垂直入射到平面交界面上时,由式(5.126)或式(5.91),有 5.134 * * 平面边界上的垂直入射(续) 媒质1中合成波向正z方向传输的平均功率流密度 即媒质1中向z正方向传输的平均(传输)功率等于入射波的平均功率减去反射波的平均功率。 * * 平面边界上的垂直入射(续) 容易证明, 即 这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媒质2中向正z方向透射的平均功率流密度 * * 例5.5 一右旋极化波的电场强度复矢量为 由空气向一理想 介质 平面(z 0 垂直入射。 (1)写出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电场强度复矢量表达式 (2)求反射波和透射波相对于入射波的平均功率密度值。 * * 极化? * * * * 平面电磁波 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 导电媒质中的平面波 平面波的极化 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 全反射和全透射 平面波在多层介质表面上的垂直入射 * * 全反射和全透射 全反射 全透射 * * 全反射 时的入射角称为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用 表示。于是,由式(5.69)可得 或 5.102a * * 对非磁性媒质,有 当 时, ,由斯耐尔折射定律可知, ,这意味着 是一个虚数,不再是普通意义下平面波的透射角(即 不存在实数解)。 5.102b 全反射(续) * * 全反射(续) 式中“十”意味着媒质2中透射波的振幅离开界面距离的增加按指数律增大, 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故上式中的“十”应被舍去。因此 * * 当θi θc时,斯耐尔反射定律仍成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时垂直极化和平行极化情况下的反射系数却有不同的表达式。 全反射(续) * * 对垂直极化波,将式(5.104)代入式(5.81),可得 5.105 全反射(续)垂直极化波 * * 由于式 5-105 的分子、分母是共轭复数,故Γ⊥的模为1,这意味着入射波在交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于是有 式中 的幅角 为 5.106 5.107 全反射(续)垂直极化波 * * 当两种媒质均是非磁性媒质时 5-107 式可被进一步简化为 5.108 全反射(续)垂直极化波 * * 由此可见,当θi θc 时,反射波的场的振幅等于入射波的场的振幅,这似乎意味着透射波的场总为零,事实上,这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透射波的场随z迅速衰减,媒质2中的场主要集中在介质分界面附近,因此通常又将这种波称为表面波。 这一点也可从透射波的坡印亭矢量解释。 全反射(续)垂直极化波 * * 类似地,对平行极化情况,当 θi θc时,其反射系数 5.115 全反射(续)平行极化波 * * 5.115式中 5.116 全反射(续)平行极化波 * * 特别地,当两种媒质均是非磁性媒质时,式(5.116)可进一步简化为 5.117 全反射(续)平行极化波 * * 可见,平行极化波的场也是衰变场,场的衰变速率与垂直极化情况相同,透射系数T为 5.118 全反射(续)平行极化波 * * 透射波的场形成于达到稳态场之前的瞬态期间 瞬态期间|Γ| 1 我们前面讨论的实际是稳态场 全反射(续) * * 发生全反射与入射电场的极化特性无关; 发生全透射的条件则与波的极化特性有关 发生全透射时的入射角称为布儒斯特(Brewster)角,用θB表示 下面分别讨论垂直极化和平行极化的情形 全透射 * * 1) 垂直极化 由式(5.81a),令 及 ,得 5.119 全透射(续) 反射系数 * * 又由斯耐尔折射定律可知 将上式代入式(5.119),得 5.120 5.121 全透射(续) * *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