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浓缩计数”的菌落总数超快测量新法与装置研究.docx

基于“浓缩计数”的菌落总数超快测量新法与装置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浓缩计数”的菌落总数超快测量新法与装置研究

科学论文 个人项目 基于“浓缩计数”的菌落总数超快测量新法与装置研究 高中 基于“浓缩计数”的菌落总数超快测量新法与装置研究 摘要:菌落总数的超快测量是水质监测工程师长期追求的目标,廉价的测试成本是制水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多年期待的。本文总结了现有菌落总数诸多测量方法,针对饮用水的特点:1、体量大,2、水分子直径为0.4纳米,细菌口径超过500纳米,远大于水分子直径,3、阻抗测量时需要将待测液在培养液中培养较长时间,使细菌浓度达到一定CFU值方可检出等等,结合市场调查,提出了基于“浓缩计数”而非传统“培养计数”的新方法,即基于微滤网聚束细菌,免除培养时间的超快速菌落总数电测方法。在新法指导下,设计了一款在线式测量装置、一款手动式廉价快速测量装置;实验验证了装置中关键件和操作的必要性,制定了后续工作方案,为装置的最终实现和方法验证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细菌总数,阻抗法,超快速检测,饮用水,HEPA微滤网 一、引言 水的质量与安全向来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当今社会水质引起的事件越来越多[1~4]。但水质测量有其特点和难点:1、即便是受污染的水体,细菌在水体中所占比例的绝对值仍很小;2、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非常微小。根据GB17324-2003[5]的规定,每毫升水中菌落总数小于20CFU(见表1)。 表1 微生物指标 项目指标菌落总数/(CFU/mL)≤20大肠菌群/(MPN/100 mL)≤3霉菌和酵母/(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要对如此微小数量的物质进行测量,即便是精细的现代测试方法和设备均无法实现直接测量。通过培养方式提高细菌比例,加以反向推演测算方式,间接获取被测液体的细菌含量是目前水质测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这导致现有测量方法和技术存在检测速度慢、操作复杂、无法在线实时检测、检测费用昂贵等问题。目前,正常检测时间需耗时24~48小时,低于24小时的方法属于快速检测法,但均难以满足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政府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 低于1小时的超快速细菌总数检测方法,对其研究以及相关测量装置的研制变得十分迫切。 思考:目前细菌总数的快速测量普遍运用阻抗法。该方法的实质在于:对不同的细菌进行一定时间的培养,当CFU值达到阻抗法检测下限及之后,检测值出现明显变化。计算检测起始时刻到发生明显变化所需时长,根据不同菌落生长规律计算式,可反向推出细菌总数初始值。但是,多种类细菌存在时,各菌种所占比例的不同将影响阻抗法的精度。 图1 不同倍增时间对样品检测时间的影响[6] 表2常见细菌的倍增时间/代时[6] 仔细分析,阻抗法存有两大缺陷:1.需要培养。这将导致一些列问题,如培养液选择、操作复杂、测试费用昂贵、无法在线直测等诸多问题;2.测量时间长,需以百分钟计算。上述缺陷触发了作者对新检测方法的研究。详情如下: 本文首先总结了当代菌落总数测量原理与方法,针对饮用水的特点:1、体量大,2、水分子直径为0.4纳米,细菌口径超过500纳米,远大于水分子直径,3、阻抗测量时需要将待测液体在培养液中培养较长时间,使细菌浓度达到一定CFU值方可检出等等,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浓缩计数”而非培养计数的新方法,即基于微滤网聚束细菌,免除培养时间的超快速菌落总数电测方法。在新方法指导下,设计了一款在线式测量装置、一款手动式廉价快速测量装置;实验验证了装置中关键件和操作的必要性,制定了后续工作方案,为装置的最终实现和方法验证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代菌落总数测量原理与方法[6] 目前已报道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有很多,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标准方法是传统的培养计数法,其它新技术正逐渐发展与完善中。上文介绍的阻抗法即属“培养计数法”的分支。 1996年Hobson等将微生物检测技术分为生物电化学和非生物电化学两大类。前者包括阻抗,电导法、电势测定法、燃料电池技术、循环/方波伏安法、电流分析法等检测由微生物引起的电极间电荷转移信号的一类方法。后者包括干重、活菌计数和浊度等传统方法,还包括一些特殊技术,如:微量热法、荧光.抗体技术、辐射测量法、生物发光法、压电薄膜法等等,以及检测核酸、蛋白质、脂类衍生物、碳/磷酸盐、新陈代谢酶等细胞成分的方法。 2000年Ivnitski等又将细菌检测技术分为:培养计数法、显微镜观察计数法等一般方法;用压电晶体、阻抗仪、氧化还原反应、光学技术、量热法、超声波技术等检测物理量的方法;检测ATP(生物发光)、DNA、蛋白质、脂类衍生物(生物化学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辐射度量学)等细胞成分的方法。 2003年Aloci|ja和Radke分析了美国国内致病菌检测技术的市场前景。 2004年Deisingh和Thompson将检测传染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