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钢轨超声波探伤.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轨道铺筑与探伤检测;第一节 70°探头的探伤;一次波——探头发射的超声波在未被轨头下颚反射之前,即由伤损(缺陷)或轨端断面反射的回波。一次波能探测的范围不到轨头总面积的30%。;二次波——超声波经轨头下颚反射后继续前进,在尚未被轨顶面反射之前,而由伤损或轨端断面反射的回波。二次波能探测的范围约占轨头总面积的60%,二次波束扫查的范围包括了一次波束的扫查范围。;二、轨端回波显示;当70°探头入射点距轨端(60轨)216mm左右,荧光屏刻度9.2左右,将显示轨端顶角反射波;随着探头向轨端移动,由位置0移至位置1,回波刻度由9.2向5.0移动,这时二次波由轨端顶角向轨颚方向移动,同时,在荧光屏刻度4.8处显示轨颚端角波,探头位置距轨端108mm左右,继续前移,二次回波波幅下降,一次回波波幅上升,并随着探头从位置1移向位置2,一次回波由刻度4.6向1.0处移动。;上述是70°探头发射方向和探头移动方向相同的显示过程(即探头向前发射)。由于钢轨探伤仪上还装有向后发射的70°探头,因此该探头轨端断面回波显示正好与上述过程相反,回波从刻度值小向刻度值大的方向移动,先显示一次回波,再显示二次回波。 在以轨端断面为基准调节70°探头探伤灵敏度时切勿将二次波起始时的顶角多方位反射回波当作杂波处理,也不能过高要求一次波位移到0刻度,这样会导致探伤灵敏度过低或过高,不利于钢轨探伤。;三、探测范围; 70度实测的探测范围示意图 ;四、70°探头回波信号判断;70°探头检测轨头伤损的一般显示规律: (1)伤波显示在一、二次波交替范围,表面轨头下颚有伤,但在焊缝部位,应注意区分焊筋轮廓波 ; (2)伤波显示在二次波范围,表明轨头内外测上角或近表面有伤,应注意区分表层剥离掉块和鱼鳞伤; (3)既有一次波,又有二次波,表明轨头内有较大核伤,伤损位于一、二次重叠扫查区; (4)如果伤波显示近似与轨端断面回波,表明核伤直径已经很大。 ;2. 正确区分假象回波;(3)夹板卡损波:探头距离夹板80~90mm左右时,仪器报警,在示波屏一、二次波交替处显示回波,波幅稳定,这是夹板卡损引起的回波,可通过调节探头横向位置进行判断。 (4)剥落掉块波:轨头侧面飞边或曲线内侧剥落掉块也会引起超声波的反射,对这种异常反应要仔细校对,防止凹凸不平水平裂纹下暗藏的核伤,剥落严重也会引起轨头内裂。 ;(5)焊筋轮廓波:焊接接头的轨头下颚都有焊筋轮廓存在,尤其是铝热焊头,70°探伤时有回波显示,一般显示在一二次波交替范围,但应仔细区分在同一位置上轨头内裂的异常伤波显示。 (6)侧面锯齿波:由于液压调缝器卡钳的作业,轨头侧面有条束状印痕,在示波屏4.0刻度左右显示连续、短促、重复的回波。 (7)表面擦伤波:若擦伤较浅,在靠近基线刻度附近显示不规则跳跃波和短回波,若擦伤有一定深度,则显示在二次波范围内,应仔细探测校正。;五、70°探头注意事项;六、核伤定位定量;四点法适合于仪器探测范围调节精度不高、核伤两边都有回波的情况。它是根据探头折射角与缺陷间形成的三角函数关系,来确定核伤位置和大小的方法。;(1)校对前要在探头上标定出入射点和纵向中点,确定校对灵敏度; (2)校对中将探头在钢轨纵向前后移动,用一次波分别在核伤两侧定出ABCD四个点。探头由远离核伤向接近核伤移动,当核伤波出现时,在探头入射点对应的钢轨上做好标记A点,探头继续前移至核伤波将要消失时,做好标记B点;探头调向,按上述方法确定出核伤C点和D点;;(3)确定核伤中心在钢轨纵向位置(0点)。用直尺确定B点到C点的中心O1点(核伤顶端在轨面的位置)和A点到D点的中心O2点(核伤底端在轨面的位置),取O1到O2的中心O点,即为核伤中心在钢轨纵向的位置。如果在ABCD四点中,A点到B点的距离与C点到D点的距离相同,则说明核伤垂直于轨面, O1、O2两点是重合的,因此核伤中心在钢轨纵向位置,可直接读取B点到C点的中心O1点;;(4)确定核伤顶端离轨面深度(h1)。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得h1=0.19BC。 (5)确定核伤垂直高度(h2)。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得h2=0.19(AB+CD)。 (6)确定核伤横向宽度和距侧边距离。核伤在轨头内的横向宽度一般采用延伸法测定,测定时将探头置于起、落波中点或回波幅值最大的位置G点,然后横向移动探头位置,分别标出回波刚好跃落时探头前沿中心对应钢轨处的E、F两点位置,则E点距轨头侧边的距离即为核伤距侧边的距离。EF间的距离为核伤横向宽度。;(7)校对注意事项: ①远点(A或D点)距离中点O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轨头厚度的2.6倍; ②近点(B或C点)两点间距离过大或错位时,计算出的核伤深度、高度之和大于轨头高度,这种现象一般为轨头内有“锅盖”形或“船底”形水平状核伤存在,可用0°探头验证。;③注意核伤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