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集团燃煤机组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docVIP

电力集团燃煤机组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力集团燃煤机组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PAGE \* MERGEFORMAT 27 附件: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燃煤机组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导意见 一、编制目的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出台了更加严厉的环保政策,燃煤火电机组面临新的环保要求。为更好地适应环保新形势,指导项目单位开展可研编制和改造方案设计,合理确定环保改造的前瞻性指标,优选改造方案,实现环保改造的安全、环保、节能、效益的统筹兼顾,集团公司组织编制本指导意见。 二、编制依据及控制目标 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要求拟订控制目标: 1、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东部地区基本达到、中部地区原则上接近或达到、鼓励西部地区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含氧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10、35、50毫克/立方米)。 2、到2020年,东部地区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10万千瓦及以上自备燃煤发电机组以及其他有条件的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鼓励其他地区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达到或者接近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三、总体原则 新建和现役机组为实现烟气主要污染物达到或者接近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应遵循下列总体原则: 1、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环保政策及法规要求,制订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且具有适当前瞻性。 2、新建机组一次建成并达到污染物排放要求。 3、现役机组通过采取控制燃煤品质,优化机组和环保设施运行方式,加强检修维护等措施后,若不能满足污染物排放要求或导致了系统经济性不佳,可考虑进行环保升级改造。 4、控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时,须充分利用各类设备协同脱除作用。 5、支持同步开展大气污染物联合协同脱除,减少汞、三氧化硫、细颗粒物(PM2.5)、烟囱雨等污染物排放。 四、污染物治理方案 (一)氮氧化物治理 1、治理技术 1.1低氮燃烧技术 燃煤机组的低氮燃烧技术以煤粉浓淡分离型燃烧器、燃烧器附近的空气分级以及燃烧器上方炉膛内的空气分级燃尽风为核心,实现煤粉早期的高温欠氧快速燃烧和后期的燃尽,达到控制氮氧化物和降低对锅炉性能的影响。 表1是燃煤种类与可实现的NOx控制水平关系。 表1 燃煤挥发分与NOx控制水平的关系 煤种Vdaf,%Var,%NOx控制水平,mg/m3褐煤>40-<250烟煤>35<15<18030~3515~20<20030~35>20<28025-30-<35020~25-<400贫煤15~20-<45010~15-<600无烟煤<10-<800 在进行低氮燃烧改造时,原则上不应降低锅炉效率,省煤器出口CO浓度控制在100μL/L以下,飞灰可燃物不应有明显上升,同时要防止引起结渣和腐蚀等影响。 对W火焰锅炉,若通过低氮燃烧技术应用仍达不到800mg/m3,需采取掺烧烟煤、锅炉改造等措施降低到800mg/m3以下等。 1.2 烟气脱硝SCR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CR技术是在300~400℃和催化剂作用下,利用氨基还原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催化剂层数与氮氧化物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见表2。 表2 催化剂层数与NOx控制水平 结构 层数初装催化剂层数入口NOx浓度,mg/m3脱硝效率,%氨氮摩尔比偏差,%可达到的出口NOx浓度,mg/m332<25070~80<3~4<50250~40080~82<3~4<75400~60082~85<4~5<10043250~40085~88<3~4<50400~50088~90<4~5<50500~55090~91<3~4<5054550~65091~92.5<3<50备注:在化学寿命期内,氨逃逸浓度应小于2.3mg/m3,SO2/SO3转化率小于1.0%。 为将烟气脱硝SCR反应器出口氮氧化物浓度控制到50mg/m3以下,需对SCR入口烟气流场进行更加精细化的优化设计,局部区域氨氮摩尔比不应大于(设计值/2+0.5),且不得高于0.95。宜优先采用带静态混合器且在烟道纵横双向分区可调的氨喷射系统,喷嘴数量和可调分区数量均应适中,并强化氨喷射系统上游的烟气速度分布均匀性,提高氨气与烟气中NOx的混合均匀性。 1.3 SNCR技术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NCR技术是利用机械式雾化喷枪将尿素溶液或者氨水喷射到炉膛高温区域热解或者蒸发出氨基还原剂,在800~1050℃烟气温度区间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 炉膛型SNC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zhi375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