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物认识实习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植物认识实习资料

植物认识实习 蕨类 1铺地蜈蚣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白色。主茎直立,基部有次生 HYPERLINK /view/49016.htm \t _blank 匍匐茎,长30~50厘米或更长。叶稀疏,螺旋状排列,通常向下弯弓,侧枝多回二叉,直立或下垂,分枝上的叶密生,线状钻形,长2~3毫米,全缘,通常向上弯曲。 HYPERLINK /view/559701.htm \t _blank 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矩圆形或圆柱形,长8~20毫米,带黄色,常下垂; HYPERLINK /view/915263.htm \t _blank 孢子叶覆瓦状排列,阔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长睫毛;孢子囊圆形,生于叶腋。孢子四面体球形,有网纹。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重庆、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栽培方法 铺地蜈蚣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它喜光,但也耐半荫,可植于疏林下,较耐寒,在—20℃的低温时不会发生冻害。铺地蜈蚣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沃且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最好,亦耐轻度盐碱。笔者曾在pH值8.8,含盐量0.2%的盐碱土中试种多株,均生长旺盛,未见不良反应。铺地蜈蚣喜湿润环境,亦较耐干旱,生长期若不是过于干旱,基本可靠天生长,但早春与初冬应浇好解冻水与封冻水。另外铺地蜈蚣比较喜肥,定植时可施入适量圈肥作基肥,开春与秋末可结合浇水适量施用一些芝麻酱渣,可使植株生长旺盛,叶片碧绿肥厚。[ 繁殖方法 多用播种、扦插繁殖。新鲜种子可采后即播,干藏种子宜在早春1月-2月播种。扦插可在春季或梅雨季节进行。移栽宜在早春进行,大苗需带土球。 2翠云草 翠云草(学名:Selaginella uncinata),别名: HYPERLINK /view/1265171.htm \t _blank 龙须、 HYPERLINK /subview/816077htm \t _blank 蓝草、剑柏、蓝地柏、 HYPERLINK /view/270903.htm \t _blank 地柏叶、伸脚草、绿绒草、烂皮蛇。类别: HYPERLINK /view/2069384.htm \t _blank 卷柏科、 HYPERLINK /view/813441.htm \t _blank 卷柏属多年生草本。 形态特征 翠云草为中型伏地 HYPERLINK /view/2100229.htm \t _blank 蔓生蕨。主茎伏地蔓生,长约1m,分枝疏生。节处有不定根,叶卵形,二列疏生。多回分叉。 HYPERLINK /view/1005842.htm \t _blank 营养叶二型,背腹各二列,腹叶长卵形,背叶矩圆形,全缘,向两侧平展。 HYPERLINK /view/559701.htm \t _blank 孢子囊穗四棱形, HYPERLINK /view/915263.htm \t _blank 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四列呈覆瓦状排列。土生,主茎先直立而后攀援状,长50-100厘米或更长,无横走地下茎。根托只生于主茎的下部或沿主茎断续着生,自主茎分叉处下方生出,长3-10厘米,直径0.1-0.5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茎自近基部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主茎下部直径1-1.5毫米,茎圆柱状,具沟槽,无毛,维管束1条,主茎顶端不呈黑褐色,主茎先端鞭形,侧枝5-8对,2回羽状分枝,小枝排列紧密,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5-8厘米,分枝无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3.8-6毫米。 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质,表面光滑,具虹彩,边缘全缘,明显具白边,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较分之上的大,二形,绿色。主茎上的腋叶明显大于分枝上的,肾形,或略心形,3毫米×4毫米,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宽椭圆形或心形,2.2-2.8毫米×0.8-2.2毫米,边缘全缘,基部不呈耳状,近心形。中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侧枝上的叶卵圆形,1.0-2.4毫米×0.6-1.0毫米,接近到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与轴平行或交叉或常向后弯,长渐尖,基部钝,边缘全缘。 侧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分枝上的长圆形,外展,紧接,2.2-3.2毫米× 1.0-1.6毫米,先端急尖或具短尖头,边缘全缘,上侧基部不扩大,不覆盖小枝,上侧边缘全缘,下侧基部圆形,下侧边缘全缘。 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5.0-25毫米×2.5-4.0毫米;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全缘,具白边,先端渐尖,龙骨状;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或中部的下侧或上部的下侧。大孢子灰白色或暗褐色;小孢子淡黄色。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40-1000m的山谷林下,多腐殖质土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