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旋切板胶合梁柱节点试验研究汇报资料
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Laminated Veneer Lumber Beam-column Joints;汇报内容; 1.1 引言
1.2 LVL简介
1.3 木结构的连接
1.4 木结构连接的研究概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现今普遍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生产过程消耗资源,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而木结构具有健康舒适、环保节能、设计灵活、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近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传统木结构对天然林资源依赖性严重,因此工程木材的引进推广、新型木结构研发及设计水平的提高、利用人造木取代天然原木对传统木结构建筑进行构件替代和加固已成为可行的方向
;旋切板胶合木(Laminated Veneer Lumber,简写为LVL)是众多工程木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以小径材和低质材原木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木截断→蒸煮→扒皮→单板旋切→单板剪切→单板干燥→单板斜接→单板涂胶→组坯→预压→热压→剧割→堆垛→检验→???装入库,可将LVL分为结构用和非结构用两类。
;1.4木结构连接的研究概况; 2001年J.G.Broughton和 A.R.Hutchinson[26]研究了 5 种胶黏剂在 LVL 板材中的胶合植筋性能,分别为环氧树脂( EPX) 胶黏剂、丙烯酸、苯酚-间苯二酚-甲醛( PRF) 和聚氨酯( PUR) 胶黏剂,结果显示,使用环氧树脂胶黏剂的试件在破坏时呈现出不同的外观性能,此类试件的平均剪切强度为4.6~7.1MPa。
2003年,L.Feligioni 等[27]的研究表明,胶层厚度是木结构植筋连接设计的重要参数,因为胶层厚度能够优化木材到植筋杆的应力传递,限制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
2006年,R.Steiger 等[28]在挪威云杉胶合木中顺纹植入螺纹杆,通过试验测出其抗拔强度与密度的指数为c =0. 55,而当螺纹杆横纹植入时的指数为c =0. 25。
2006年R.Steiger[28]研究了植入长度对植筋节点的剪切强度和抗拔性能的影响,研究,增加植入杆的植入深度度,最终破坏荷载增加但平均剪切强度下降,同时发现,当边距小于2.3倍的植入杆直径时,节点试件的抗拔性能会因木材过早的开裂而较差。;本文将以旋切板胶合木(LVL)替代原木对螺栓—钢填板连接及植筋连接的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对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杨木旋切板胶合木及螺栓的材料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杨木LVL的密度、含水率、顺纹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垂直剪切强度、销槽承压强度,螺栓的抗弯强度;
通过对LVL螺栓连接节点及植筋节点进行单调加载及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其延性、耗能性能,求得节点的刚度和强度退化等参数,并根据节点的破坏形式及受力特点建立简化的计算模型,对节点进行承载力的进行理论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LVL螺栓节点及植筋节点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对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第二章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研究;(1)木材密度、含水率的测定
(2)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测定
(3)木材垂直剪切强度测定
(4)木材销槽承压强度测定
(5)螺栓抗弯强度测定
;(1)LVL密度、含水率测定试验;试件编号;
;试件编号;(4)LVL销槽承压试验;试件编号;(5)螺栓抗弯试验;试件编号; 3.1 引言
3.2 梁柱节点受力性能试验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3.2.1试件设计
节点试验参照《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及相关国内外标准进行试件设计。柱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梁截面尺寸为75mm×150mm。本次共设计一种植筋节点形式和两种螺栓—钢填板节点形式。
; ;图3.7 J3试件立面图 ;3.2.2试件制备;旋切板胶合木梁柱钢填板节点试件的制备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梁开槽→钻孔→清孔→钢板焊接→将钢填板、螺栓、木构件组装成试验构件。;3.2.3 试验仪器;3.2.4 试验加载装置;3.2.5 试验加载方案;3.2.6 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3.3.1 单调加载试验现象
;(a)梁柱分离;J3试件:;试件;3.3.2 单调加载试验结果与分析;(c) J3试件荷载—位移曲线;节点承载力确定;3.3.3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现象;(a)节点劈裂;试件;3.3.4 滞回曲线;(b) J2试件滞回曲线;(c) J3试件滞回曲线;由滞回曲线可以得出:
植筋节点的滞回曲线为的“反S型”,螺栓连接节点的滞回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捏缩效应,即为“Z型”
节点出现明显的强度退化现象,控制位移相同的条件下,后次循环加载时的承载力及刚度均明显低于前一次
对比三个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