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树勋: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答题.ppt

侯树勋: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答题.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 长期以来,髓核摘除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治疗方法,一直得到普遍的应用,近期效果良好; 随着新理论、新技术、新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一些作者对常规髓核摘除术的效果产生了质疑;髓核摘除术后可能的病理变化;新手术方式的出现;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究竟如何? 能否作为常规手术继续开展?; 本文报告104例髓核摘除术,平均12.7年的随访结果;随 访 对 象;随 访 率;随访率低的原因;手术指征及术式的选择;手术方法;随 访 结 果;一 般 资 料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疗 效; 开窗组 26/37 平均恢复工作时间4.28月 22人恢复原工作(84.6%) 务农务工 8人 司机 3人 教师及机关人员 6人 其他 5人 4人改换较轻工作(15.4%) ;半椎板组 22/44 平均恢复工作时间4.58月 19人恢复原工作(86.4%) 务农务工 9人 司机 2人 教师及机关人员 5人 其他 3人 3人改换较轻工作(13.6%) ;全椎板组 9/23 平均恢复工作时间4.4月 7人恢复原工作(77.8%) 务农务工 2人 教师及机关人员 5人 2人改换较轻工作(22.2%) ;上述3组共57例患者中无人丧失工作能力;患者自我评价;对手术结果是否满意,是否应该选择手术 开窗组(35/37),全部认为应该手术 半椎板组(22/44),全部认为应该手术 全椎板组(12/23),11人认为应该手术,1人认为不应该选择手术治疗 三组患者自觉手术满意率分别为100%,100%和91.7% ;影像学观察;影像学改变; ;随访资料显示开窗组与半椎板组除1例疗效评定为差以外,其余患者疗效均较满意,优良率达80%以上 该组无结果差的病例,患者术后3天下地,4个月恢复正常工作 该组37例病人全部对手术结果感到满意并认为应该手术治疗。 上述结果表明,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突出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Graver报告术后7年随访结果; 全椎板切除组,近期效果较满意,大多数病人手术1-2年后出现腰痛或下肢麻木,随访优良率明显低于开窗组及半椎板组;原 因 分 析; 全椎板组病变间隙不稳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开窗组和半椎板组 应尽量避免采用全椎板切除术 对两侧神经根症状者,可采用双侧开窗法,保留双侧部分关节突;提高髓核摘除术疗效的关键;手术间隙高度;间隙变窄 神经根受压 ?;从局部解剖学角度分析,椎间隙狭窄也不应造成神经根的受压 椎间孔矢状径 18.59 mm 术后间隙降低 7.0 mm 尚余高度 9.59 mm 神经根直径 4.37 mm ;Gianluca Cinotti测量了160个椎间孔高度和矢状径在椎盘摘除前后的变化 L3,4椎间孔高度平均为21.06mm,摘除间盘后高度平均降低6.5mm,剩余高度为14.56mm,远远超过神经根的直径 该研究还表明,椎间孔的矢状径在髓核摘除后并无明显变化,其大小取决于椎弓根的长度和椎管的矢状径。 Spine, 27(8) 2002; 典型病例 患者李XX,女性,44岁,1992年行L4,5髓核摘除术,术前该间隙高度11mm,术后10年降至6mm,高度丢失率45%。侧位动态位片显示该间隙无明显不稳,主要症状消失,腰部功能良好,恢复正常工作。; ; ; ; 间隙变窄 腰椎不稳 ?; 间隙变窄可造成局部软组织松弛、腰椎不??,导致腰痛复发,这种理论上的推测并没有在本组随访病人结果中得到证明;典型病例; ; ; ;典型病例; ; ; 腰椎存在着较强的代偿和修复能力,在髓核摘除术后局部组织在愈合过程中很可能又重新建立了新的稳定关系,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人工间盘置换的优点;人工间盘可能存在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