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坐着地铁逛公园
[标签:标题]
2016
PAGE13 / NUMPAGES13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坐着地铁逛公园
在人们的印象中,上海,就是钢筋森林,不是游山玩水之所,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翻开上海地铁交通图,从站名上就可以看到好几处直接以公园命名的车站:世纪公园、中山公园、豫园、黄兴公园、桂林公园、醉白池,很显然,这些车站紧邻公园,你要去这些公园逛一逛,坐地铁简单又省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到豫园看精致风雅
坐10号线豫园路站下,我们来到上海古典园林的经典:豫园。
明嘉靖三十二年,上海人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修筑了一条全长九里的城墙,以抵御经常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社会治安日益安定,士大夫也开始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幻觉之中,大兴土木。
豫园,???嘉靖三十八年开始兴建,到明神宗万历五年完成,前后花了十八年的时间,陆续扩充到70余亩,园主人为后任四川右布政司的潘允端,字仲履,号充庵,嘉靖三十八年,潘允端乡试不中,便开始沉迷于当时上海风靡一时的园林风尚,以造园自娱。
此园取《诗经》“逸豫无期”安乐之意,名为豫园,名义上是献给父亲南京刑部尚书潘恩的安度晚年的礼物,但事实上,潘恩在万历十年去世,而此时豫园还没有完全建成,而潘允端却在辞去四川布政司职务后在这里享受了十余年。
潘宅在豫园东安仁街梧桐路一带,当时的规模为上海之冠,原来宅院内有太湖石“五老峰”,现在只存一块,在延安中路旧严宅内得以保存。明末园景荒废,清乾隆二十五年重建,一度改名西园。鸦片战争后,潘氏后裔早已不复当年祖先的荣耀,家道中落,庭院也屡遭破坏,部分园址演变为商场,剩下东北部分建筑,为学校等单位使用,园林日渐荒废。清乾隆二十五年,本地有识之士筹集资金购得豫园的一部分,重建后一度改名为西园,当时在豫园的前面已有清康熙四十八年始建的内园,原属城隍庙,乾隆年间,钱业公所在这里设园林。虽然现在已经成为豫园的一部分,但在当时,紧靠在一起的是独立的两座园林。由于地理方位上的区别,与“西园”的豫园相呼应,内园也称为东园。 豫园假山很有特色。
内园占地仅2亩,而山石池沼、厅堂室观、楼台亭轩、花木游廊,都保存完好,这在江南小型园林中,不失为上品。晴雪堂是内园的主建筑,面对假山,依山而建,山后和左右有延清楼、观涛楼等建筑,耸翠亭立于小山之上,山下环绕着龙墙与疏筠奇石。出小门可以见到九狮池,坐在池边看亭台在一泓清水中的倒影,无忧无虑的游鱼忽深忽浅地嬉戏,看着这样幽绝的美景,游客的心情大概也会豁然开朗的吧。内园本身就以小见长,九狮池更是盈盈数尺,几步之遥,但是水从龙墙下洞曲折流出,游客置身于其中,不会感觉空间尺度的局促。观涛楼所观的是黄浦江的滚滚东逝水,原本可以登楼远眺烟波浩渺,只是可惜现在已埋没在拔地而起的高楼之中了。
清道光年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地政府曾下令由各同业公所分管豫园,作为各自的办公场所,当时有21个同业公所入时入住,72家房客的盛景虽然热闹,但对园林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的硝烟蔓延到了上海,英军攻占上海后,在城隍庙驻军5日,搞得十室九空,豫园更是“风光如洗,泉石无色”,被洗劫一空。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再次入驻城隍庙,对园林造成第二次的严重破坏。直到1956年起重修,才恢复园景30余亩。
现在看到的豫园只是当年东北隅的一部分,其布局以大假山为主,重峦叠嶂,是典型石包土的做法。在微阳楼前,内积黄土,外以武康石堆成,洞壑幽谷,情景逼真,是明代叠山大师张南阳的真迹,也是现存江南最大的黄石山。园内山石错列,流水萦回,隔水建阁,山水有聚有散,主次分明,大刀阔斧的手笔,正是有明一代造园的主流。
萃秀堂是大假山区的主体建筑,位于山的东麓。自萃秀堂绕花廊、入山路,可以看到祝枝山所书“溪山清赏”的石刻,到山顶,有平台,放眼尽览涧岭洞壑岛滩梁渡之美。旁边有一个小亭,当年游客至此可以欣赏黄浦江的景色,故题名“望江亭”。
今天豫园大门在园之西南,面对荷花池、湖心亭,明代书画家王?a登应潘允端的邀请题写了“豫园”二字的门额,因为字太大,而没有出现在现在的门头上。进入大门之后是豫园的第一景区,迎面是三穗堂,取禾生三穗,五谷丰登的吉祥口采,建于乾隆二十五年,共五间,堂后是双层楼堂式的“仰山堂”,系二层楼阁,外观形制上颇多变化,堂后有曲廊临流。溪水在这里开始分流,西北进入假山之中,再以瀑布的形式注入池中,向东则过水榭绕“万花楼”下,从月门中穿过,幽幽不知流向何处,仿佛其间有无尽深意。
到大假山,必须经过游廊,廊前有元代铁狮子一对,这对铁狮在抗日战争时为日本侵略者所掠走,日本战败后归还我国,长期放在仓库里,直到修复豫园时才重新得见天日。这座廊桥半跨于水上,桥中央是一座方亭,上有“渐入佳境”的匾额,旁边立的那块峰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