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西铜川 走出特色转型发展新路子
[标签:标题]
2016
PAGE8 / NUMPAGES8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陕西铜川 走出特色转型发展新路子
铜川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布局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1958年建市以来累计生产原煤6亿多吨,为共和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计划经济时期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使铜川一度陷入“兴也资源,忧也资源”的困境。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紧紧扭住转型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寻思路,凝聚力量拼命干,推动“煤城”在转型中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铜川转型工作已走在了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的前列。
中国论文网 /2/view-7332402.htm
积极争取解难题 “煤城”迎来新机遇
铜川因煤设市、先矿后市,煤炭资源的开采造就了铜川曾经的辉煌,也因此成为陕西省继西安市之后设立的第二个省辖市。面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产业“一煤独大”、环境污染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等矛盾和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铜川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不等不靠,以大规模开发建设新区为标志,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探索之旅。但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仅靠城市自身的努力,难以在较短时间摆脱“矿竭城衰”的危险。
在积极探索新思路、新路径的同时,铜川市委、市政府主动向中省汇报铜川资源开采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争取中省支持。2008年以来,铜川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城市和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并给予了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为铜川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铜川的转型工作还被纳入陕西省“一市一策”战略,并与28个省级单位签订了促进铜川转型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政策支持、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了倾斜。
大胆探索谋发展 “煤城”迈上新征程
资源型城市转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复制,只有结合自身???际不断探索,才能有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铜川古属京畿之地,是药王孙思邈故里,具有深厚的养生文化、佛教文化、耀瓷文化、红色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底蕴,是亟待开发和利用的宝藏,更是铜川转型再崛起的内在优势。
铜川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把转型作为铜川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新常态,先后编制出台了《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铜川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的转型发展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之‘锁’的‘钥匙’”的论断,坚持把文化兴市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中医药养生和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口,促进铜川迈上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转型发展的新道路。
2011年以来,以弘扬和传承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和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成为国家同意保留的全国目前唯一的中医药文化类节庆活动项目。铜川以文化引领转型的做法,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文化节可以改变一座城市”已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真抓实干显成效 “煤城”呈现新变化
2008年以来,铜川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推动转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336亿元,是2007年的3.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是2007年的6.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7亿元,是2007年的4倍;地方财政收入23.11亿元,是2007年的3.83倍。
一是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上“新”不弃“老”、喜“新”又改“旧”,一手抓煤电铝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循环发展,一手抓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中医药养生等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壮大,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全国范围煤电铝水泥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坚持把发展循环型工业作为重要抓手,打造董家河全国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循环化改造基地,煤电铝水泥大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形成。通过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电企业技改、水泥企业上大关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产业在困境中稳步发展。按照做精、做优、做特的思路,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铜川苹果、宜君核桃、陈坪大樱桃成为铜川亮丽的名片,果牧药菜特色优势逐步呈现。装备制造、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接续能源、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达到65.61亿元,是2007年的15.6倍,接续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30%以上,非煤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7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