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人有且买履者 ;寓言特征;简介作者;?字词
不胜 ?
果蓏蚌蛤
腥臊恶臭? ???
决渎???
钻燧取火 ?
鲧禹
耒 ?????? ????;全文剖析;;译:在远古时代,人口稀少而禽兽众多,人们敌不过禽兽蛇虫等野生动物。这时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架起木头搭成像鸟巢一样的住处来避免各种禽兽的伤害,而人民就高兴了,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人民食用瓜果河蚌蛤蜊等动植物,腥臭难闻而且伤害肠胃,人民因此经常生病。这时圣人出现了,用钻擦木燧的方法取得火种烧熟食物来除去腥臭臊气,而人民就高兴了,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在中古时代,天下洪水泛滥,而鲧、禹疏通河道。在近古时代,夏桀、商纣残暴昏乱,而商汤、周武王征伐了他们。如今如果还有架木搭巢钻木取火在夏王朝之后的时代里,那必然就要被鲧、禹耻笑;如果还有人整天疏通河道在??、周之后的时代里,那就必然要被商汤、周武王所耻笑了。然而如今还有人赞美尧、舜、商汤、周武、夏禹的政治措施可以用在当今之世,必然就要被新时代的圣人所耻笑了。因此圣人不指望学习照搬古代的那一套,不效法常规的那一套,而是根据时代论事,制定相应措施。宋国有个耕地的人,田里有一棵树,兔子在奔跑时撞树,颈部撞断死了,于是他放下木锹而守在树旁,希望再捡到撞树而死的兔子,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取笑。如今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治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这就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了。 ;???????????????????????????????????????????????
?(1)、实词:
1、而民悦之 (意动)?? 而民说之(通假,通 “悦”,意动)
2、使王天下? (名作动)
3、民多疾病?? (名作动)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假设)
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意动)
6、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效法? 陈规旧例)
7、因释其耒而守株? (于是) ;(2)、虚词
1、必为鲧禹笑矣? (被)
2、因为之备?? (替)
;;第一则以三圣先贤为例言明时势造英雄的道理,然后运用假言推理阐述了不宜事治世的可笑,一反一正,自然得出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结论。最后用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形象阐明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荒唐可笑,从反面证明了前面结论的正确性。;;;总起下文,然后用寓言故事一一分述论证;原文: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译:郑县有个叫卜子的人,叫他的妻子做裤子,他妻子问:“现衣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像我的旧裤子。”他妻子因而把新裤子弄破,使它像旧裤子。;“卜子妻做裤”的寓言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郑县”是战国时候韩国地名,在今河南郑州。“为裤”就是做裤子。卜子让妻子做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什么样子,卜子说就像我的旧裤子那样。于是卜子的妻子就把新裤子毁了,以便使它象卜子的旧裤子一样。韩非子的意思是说,拿先王治理天下的制度、方法来裁制当下的社会(按照一个久远的模式来裁制新的现实)是荒唐可笑的。但是他没有径直这样说出来了事,而是用卜子的妻子硬把新裤子弄破这一十分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显示道理,真是妙极了。;原文: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郢地有个给燕相写信的人,晚上正在写着,烛火不亮,就对拿烛的人说:“举烛。”嘴里说着“举烛”,信中也误写上了“举烛”。举烛,并不是信的本意。燕相收到信后却解释说:“举烛,也就是祟尚光明;所谓崇尚光明,也就是要选拔贤人加以任用。”燕相告诉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治理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本意。当代被提拔的学者大多都像这类人。;“郢书燕说”要说明什么道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郢人”就是郢地人,“郢”在春秋战国时尝为楚国都城。“遗”,致送。“相国”是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除了楚国以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者丞相,为百官之长。“书”即信。一个郢地人要给燕国的相国写一封信,晚上写信,火烛不够明亮,于是就对拿火烛的人说:“举烛(把火烛举高一点)。”“云而过书‘举烛’。”这郢人嘴里说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多写了“举烛”两个字。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还很常见。“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本来“举烛(把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读书笔记.docx VIP
- 上海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简表.pdf VIP
- 广西盐业公司的招聘试卷.pdf VIP
- 2025《民营经济促进法》解读课件PPT.pptx
- Haier海尔空调KFRd-120LW 7YAF81 KFRd-120LW 5YAF82 KFR-12ity 5YAF82用户手册.pdf
- 雪铁龙维修 手册 图DS_5LS_Owner_Book_ZH.pdf VIP
- 烟风煤支吊架设计手册-新版.pdf VIP
- 长期卧床鼻饲患者的护理ppt.pptx VIP
- 教学能力大赛教案--智慧工厂的安全策略之VLAN的划分.docx VIP
- GB 6246-2011 消防水带标准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