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作者简介; 当他刚刚8 岁的时候,敬爱的外祖父不幸告别了人世,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一道难以愈合的深深创伤。随后,他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把他接到身边,他恋恋不舍地离开那个神奇而温暖的“故事王国”。他的父母不但生活不富裕,而且还养活着好几个孩子,他是11个孩子中的老大,他们就很少有时间来照管他这个长子,使他常常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后来他被送到港口城市巴兰基利亚读小学。少小有志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虽然远离亲人,却更加刻苦学习,1940 年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小学。当他刚12 岁时,来到西帕吉拉国立中学读书,成为一名领助学金的寄宿学生。学校的周围是一片莽莽的原野、无边的碧草,当他每次想家的时候,同时也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就加倍努力学习,决不让父母失望。学校离家很远,每年只有放假时,他才乘坐马格达莱纳河上的船只回家探亲。
在西帕吉拉中学里,加西亚·马尔克斯与12个少年文学爱好者组成一个文学中心,因为他们一共13 人,就起名为“十三人文学中心”。这13个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经常聚在一起,开怀畅谈;除讨论他们喜爱的文学外,还商谈要办一本名为《地平线》的杂志。大家都认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才华,一致推选他当主编。学生办杂志首先是经费来源问题,其次是印刷困难。他们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克服了经济方面的困难,拿到首都波哥大去印,他们的心血终于开出了艳丽的花朵,首期《地平线》与读者见面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与文友们欢喜若狂,奔走相告,庆祝自己的心血没有白流。然而正在他们兴奋的当儿,总统阿方索·洛佩斯却下令将《地平线》全部没收并且烧掉,因为他看不惯那篇篇有正义感的文章。长时间的努力被付之一炬,《地平线》无疑成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生活中生命最短的杂志。; 暂时的挫折遏止不住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文学的酷爱。当他的大多数同学专心致志地学习物理、化学与数学的当儿,他却躲在小图书馆的角落里,如饥似渴地阅读从某种渠道进来的新书。也正是在这所中学里他开始练习写诗与故事的。因为他已经迷上了西班牙浪漫主义诗人努涅斯·德阿尔塞的诗歌。后来发现了法国早慧又早夭的天才诗人、不愧为象征主义运动典范的兰波,以及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的诗歌。接着,他又沉醉于以诗人豪尔赫·罗哈斯为首的哥伦比亚“石天派”的诗歌。
早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哥伦比亚文坛上崛起的青年文学小组“石天派”的成员,受到拉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鲁文·达里奥、西班牙抒情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和智利诗人聂鲁达的影响,对传统诗歌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提出在唯有“石头与天空”的世界里创造新的诗歌天地。多年以后,当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起“石天派”对他的影响时说:“如果没有‘石头与天空’的帮助,我真不敢说我会成为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修养是从诗歌开始的。他从小时候起就开始读诗歌,到中学时他便爱上了诗歌。当他成名后他还语重心长地说:“我对文学的兴趣,我对文学的赞赏和迷惑是从诗歌开始的,我是诗歌的伟大读者。我认为,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但从写小说的修辞方法来看,那是一种纯诗化的语言;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个人就不可能去关心语言和语言的含义,也不去关心语言的美。”
;; 青年爱新闻
1947 年,18 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进入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攻读法律,并加入了自由党。但是1948 年哥伦比亚爆发内战,保守党与自由党为权力之争,导致全国大乱,加西亚·马尔克斯不得不中途辍学,迁居到卡塔赫纳。他一边在那里继续学习法律,一边为《宇宙报》撰写新闻报道,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新闻事业。他在卡塔赫纳居住了一年,经朋友赫尔曼的介绍来到巴兰基利亚,进了赫尔曼所在的《先驱报》,负责一个名为《长颈鹿》的专栏,使用的笔名是塞普蒂穆斯。然而,他这时的生活是很苦的,他住在四层楼的阁楼上。一楼是公证处,其余三层都是妓院。在他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破桌子,这就是这位编辑兼作家的家当。1954 年,他由巴兰基利亚回到阔别多年的首都波哥大,被《旁观者报》聘为专职记者。如今当他坐下来写回忆录时,他把那一段经历作为回忆录的主要部分,并给这一部分命名为《世界上最好的职业》。
; 他回顾当年在《旁观者报》工作的情形时说:“我们在编辑部里侃的时候,实际上正不知不觉地准备第二天的报纸。过去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消息都是热的,及时的,能写出一条两小时以前发生的消息,尽管在印刷方面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在我青年时代,记者对发生的事从不发表看法,这要放在编辑部里,但编辑部也不发表评述,只公布事实,读者便了解发生的事情了。现在将消息和评述混为一谈,这就需要一种程度极高的专业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记者生涯如何呢?1955年,哥伦比亚《旁观者报》委任他为驻欧洲记者,他定居罗马。先后到过法国、波兰、捷克、匈牙利和苏联,并在伦敦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1957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