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救灾防病知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灾害救灾防病知识.doc

地震灾害救灾防病知识 一、地震灾害概述 地震(earthquake)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毁灭性的大地震可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其特点为如下: 1. 地震灾害的频繁性? 我国地处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 2. 地震灾害的多样性? 我国的地震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为水库地震、矿震等诱发性地震。 3. 地震灾害的地区性? 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循活动性断裂带分布的,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好发地区。 4. 地震灾害的时间性? 每日的凌晨和黄昏,每月朔、望日,每年3、8月份前后等,都是发震率较高的时段。根据历史资料分析,1290~1359年、1480~1730年、1880年至现在为地震活跃期。据分析,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是地震活跃时期。 5. 地震灾害的连发性? 地震的发生往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火灾、滑坡、水灾、海啸、冻灾、疾病等,形成地震灾害链。 6. 地震灾害的破坏性? 强烈地震发生后,顷刻间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生态环境破坏,水源及食品污染,蚊蝇鼠虫等大量滋生,可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及暴发。 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有记载以来,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09次,20世纪我国发生M26级破坏性地震60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9次。1949年以来,发生7级及7级以上的地震49次,死于地震的人数达28万,倒房700余万间,每年平均的经济损失约为16亿元。 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态环境破坏 1. 城市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群众不得不喝坑水、沟水、游泳池水等不洁饮用水,并生活于露天之中。 2. 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施普遍被破坏,造成粪便、垃圾堆积,苍蝇大量滋生。 3. 人员伤亡严重,由于受条件限制,许多尸体只能临时就地处置,在气温高、雨量多的情况下,尸体迅速腐败,产生恶臭,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 4. 人员密集,居住拥挤,感染机会多,对传染病病人又缺乏隔离条件。 5. 当地各级卫生机构和群众防病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二)水源污染 1. 供水条件变化? 地震后,城市集中式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泵房倒塌、管道断裂、供电与供水中断。分散式供水和农村给水有水井淤沙、井管错裂等,一般破坏程度相对较轻。 2. 供水水质恶化? 震后厕所倒塌、粪便垃圾污物大量堆积、下水道堵塞、尸体腐败等,都能污染水源,导致饮用水水质恶化。 (三)食品污染 1. 灾民居住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容易造成食品污染。 2. 缺乏清洁水、食品、炊具和餐具,灾民家庭或集体起伙做饭在震后初期存在困难。食品、食品容器和餐具没有条件充分洗净、消毒,容易引起食品污染。多人共用餐具和食品容器,容易引起食源性疾患和经生活接触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3. 运输和分发求援熟食品的车辆往往不是运食品专用车,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 4. 灾民家庭缺乏食品防护设施,食品易受苍蝇、尘土等污染。剩余食品再加热条件差,饮用开水困难。 5. 鼠害严重? 地震区在震前有前兆反常现象,表现为鼠成群结队洞外活动频繁,在各种场所尤其是食品厂、库、店和居民家中,鼠与鼠迹显著增多。震后初期的建筑物多为简易棚,建筑材料和构筑物基本不具备防鼠作用,使鼠患严重,到处盗洞作窝,对食品造成污染和损害。 6. 灾区的食品卫生违法行为? 灾后初期,会出现一时性食品短缺,一些不法分子会乘机将超期、变质和伪劣食品在灾区销售。 7. 灾后初期,由于食品供应暂时紧张,还会出现以下食品卫生问题: (1)灾区砸死或其他原因致死的畜禽被灾民食用。 (2)灾区甩出、抛洒、丢弃的食品较多,这些食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在灾区有被食用的情况发生。 (3)灾区仪器缺乏,加之有些地区人民有采食野菜、野菇的习惯,野菜中毒和毒菇中毒也是地震灾区应该警惕的问题。 (四)媒介生物滋生 1. 蝇类滋生? 震灾发生后,死亡的人和动物的尸体被掩埋在废墟下,还有大量的食物及其他有机物质。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这些有机成分会很快腐败,提供了蝇类易于滋生的条件。 2. 蚊类滋生? 地震造成建筑物(包括贮水建筑与输水管道)大量破坏,自来水浸溢,特别是生活污水在地面上的滞留,会成为蚊类大量滋生的环境。 3. 鼠类增殖? 由于地震造成大量的房屋破坏,一些原来鼠类不易侵入的房屋被损坏,废墟中遗留下大量的食物使得家栖的鼠类获得了大量增殖的条件。 (五)传染病流行 地震后,由于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食物短缺、居住条件被破坏等原因,极易导致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和流行。如唐山在7月28日凌晨开始地震后,8月1日至18日的累计肠道传染病(痢疾、肠炎)发病率约为10%(个别居民点甚至高达30%)同时,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干扰了一些正常免疫工作的开展,造成无免疫人群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