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测量与测量之目的;一、测量与测量之目的;二、测量的方法 ;2.1直接测量;2.2间接测量 ;三、计量单位 ;三、计量单位 ( SI );三、国际单位制( SI );三、国际单位制的构成;3.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3.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3.2国际单位制(辅助单位);3.2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 );;3.4 SI单位的倍数单位;n:10-9-nano-纳[诺]
p: 10-12-pico-皮[可]
f: 10-15-femto-飞[母托]
a :10-18-atto-阿[托]
z :10-21-zepto-仄[普托]
y :10-24-yocto-幺[科托];使用计量单位实例(一);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一);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一);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一);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二);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三);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四);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五);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六);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实例(七);3.3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法定单位);;四、测量精度观念 ;四、测量精度观念;四、测量精度观念;四、测量精度观念;四、测量精度观念;四、测量精度观念;实际情况 ;b)很精密但不准确
(c)准确但不精密
(d)既精密又准确 ;五、误差;五、误差;(1)仪器误差 ;(2)环境误差;(3)人员误差;(4)方法误差;五、误差; ;5.1系统性误差 ;5.2系统性误差(已知;5.2随机性误差 ;5.2随机性误差 ;5.3重大误差: ;5.4测量不确定度: ;5.4测量不确定度: ;5.4测量不确定度:;5.4测量不确定度:;5.4测量不确定度: ;六、量测不确定性 (Uncertainty);量测不确定性 (Uncertainty);第二章量规仪器校验 ;一、何谓量规仪器校验 ;二、量规仪器校验的目的 ;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3.1测量标准的种类 ;3.2校验的方式 ;3.2校验的方式;3.3校准与检定;3.3校准与检定;3.3校准与检定;3.3 校准的基本要求;3.3校验周期的制定 ;3.3校验周期的制定;3.3校验周期的制定;3.3校验周期的制定;3.3校验周期的制定;3.3校验周期的制定;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3.4哪些仪器需要校验;四、测量的追溯 ;四、测量的追溯;第四章量规仪校管理;一、管理系统的建立 ;1.2仪器之购买 ;1.3人员之培训;1.4环境的需求:;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1.4.3环境条件种类:;二、文件的建立 ;2.1.3明订校验需求
(1)外校:
须送CNACL认证合格机构才有追溯性。
(2)内校:
须有合格之人员、校验指导书及标准件并有校验报告。
(3)免校:
凡与质量无关之仪器可列为免校。
;2.1.4制定校验周期
可依据历次校验报告之结果,加以统计分析而制定,例如连续三次合格则延长一半周期,但至多以二年为限,一旦不合格则回复调整前之周期。一般电量仪器为:半年,物理量仪器为一年。
2.1.5年度校验计划之订定
应考虑将仪器分开送校,避免无仪器可用之困扰。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2.1.6校验之执行:
依仪器之校验需求及校验周期执行校验,仪器校验后应判定是否合格。
2.1.7校验标签:
依据校验结果之判定,对每一仪器施予正确标识,一般有校验合格,暂停使用,禁止使用,或免校验标签。
2.1.8搬运、储存之管理:
搬运应注意防震,保存与储藏应注意环境条件,防止精度变差,并于使用时再做必要的功能测试。;2.1.9强调禁止仪器任意调整:
一般在仪器校验后应贴上封签以防止不当调整。
2.1.10校验失效之处置:
应追溯过去测量之产品,加以评估,作成书面报告并有纠正措施(例如与该量规有关之检验测试纪录、特采纪录及客户抱怨记录等)。
2.1.11国内无法校验之处置:
应取得无法校验之证明并自行校验或相互比对,但须有书面交代如何校验或比对。
;2.2内校注意事项;2.3校验指导书的撰写;其内容需求重点为:;三、质量系统之量规仪器校验要求;三、质量系统之量规仪器校验要求;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三、量规仪校的基本认识 ;五、量规、仪器管理作业常见之缺失 ;五、量规、仪器管理作业常见之缺失 ;五、量规、仪器管理作业常见之缺失;五、量规、仪器管理作业常见之缺失;五、量规、仪器管理作业常见之缺失
文档评论(0)